土壤学教案-绪论.1.docx
《土壤学教案-绪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教案-绪论.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壤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章节名称及内容:绪论所在课程顺序号:第1个教案授课学时与时长:1学时授课教师:王聪课程类型:学类核心课一、教学目标1、熟识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2、理解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二、教学内容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土壤与土壤肥力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三、教学重点1、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四、教学难点1、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和板书相结合六、教学过程开始课堂讲授前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则提出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开始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穿插问题提问,本次课程结束时布置作业或则留下几个问题进行下次课堂的提问主要内容
2、1.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2土壤与土壤肥力1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1、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们的吃穿住行均离不开土壤,万物土中生!吃:我们吃的大米、蔬菜直接生长自土壤。鸡鸭鱼肉是吃粮食或者饲料长出来的,也来自土壤。穿:我们穿的衣物(比如由棉、麻、皮、毛、化纤等),所需要的原料均来自于土壤。化纤以煤、电石、石油、天然气以及一些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先制得具有一定合成条件的低分子化合物(单体),进而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住:我们家里、办公室的桌椅、床、柜子等大多也为木制,是来自于土壤的。行:我们穿的皮鞋、运动鞋、凉鞋、甚至拖鞋也都来自于土壤。皮草来自于动物,
3、人造皮、塑料、橡胶等材料也都来自于农副产品、动植物的化石遗体等。大约80%热量、75%蛋白质、大部分纤维素均来自土壤。土壤出植物性生产O0动物性生产同样的,土壤是高楼大厦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稳,那就没有上层建筑,所以你们说土壤是不是非常重要?农林业是现在文明的根基,所以农林业涉及到国家安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人、做事要打好基础,讲道德、守法律、踏踏实实才能长久,例子:考试作弊被抓,没有学位证;学术不端,抄袭、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基本上一辈子与科研无缘了!等等无数例子。2、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3、是最土壤珍贵的自然资源
4、 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1. 2土壤与土壤肥力1、土壤和土壤学的概念(1)古代对“土”字和“壤”字的解释“土”:汉代郑玄“万物自生焉则日土许慎说文解字“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就是说有土就有植物生长,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叫做土。“壤”:许慎“壤,柔土也,无块曰壤即壤是柔软而疏松的土,没有大块。郑玄:“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树艺:是指栽培植物也就是说土经过人们耕作后,就变成了壤。(2)对字型的看法“土”字中的“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上一横代表表土,下一横代表底土,是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另外也表示植物从土中生长出来,直立向上的形
5、态。“壤”是土字的右边加一个“襄”(Xiang),意思是“助”,助的意思是人工培育。所以壤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变成壤由外力协助完成。(3) “土”与“壤”可相互转化土壤作为一个词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主要凡指各种泥土。对“土”和“壤”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土壤一词在古代并无科学解释。只有到了近代,人们把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时,才赋予了科学的含义。出发点不同,定义也不同。岩石风化的地质学观点认为: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的岩石。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壤二岩石+外界环境(风吹,日晒,雨打等)。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壤是陆地植物生长的自然介质。从物质一一能量的角度来认识土壤,认为土壤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内在物
6、质和能量通过植物转化的外在表现,凡是具有这种物质和能量生物转化形式的地表物质,就称为土壤。在农林方面应用较多的,是从生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这个概念强调:土壤的基本形态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层;以能否生产植物收获物作为土壤标志性的重要特征。那么道路、楼顶、水泥地面能否称之为土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8年公布的土壤定义: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土壤学界公认的概念(掌握):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注意:各组成的混合体:具备所有组成物质,不一
7、定具备土壤属性(结构和功能)。土壤有许多未解之谜: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等都没有定量,目前无法形成模型(过程动力学与机理)。土壤学的概念概念: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性状、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土壤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任务:最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土壤肥力发生演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因土制宜地采取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为培育高产、稳产土壤以及改良低产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是研究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属性,了解各种属性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各种人为生产措施的关系,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为各种植物创造一个丰产优质的土壤条件,最终使有限的土壤资源永远成为人类用之不竭的生产资料和财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 教案 绪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