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教案-第一章.地质学基础(上).docx
《土壤学教案-第一章.地质学基础(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教案-第一章.地质学基础(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壤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章节名称及内容:地质学基础(上)所在课程顺序号:第2个教案授课学时与时长:15学时授课教师:王聪课程类型:学类核心课一、教学目标1、熟识常见造土矿物和掌握岩石的特性及其识别方法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一般特征2、矿物三、教学重点1、矿物的性质、岩石的分类特性及其识别方法四、教学难点1、岩石的特性及其识别方法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和板书相结合。六、教学过程开始课堂讲授前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则提出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并讲解上次课堂留下的问题和作业,然后开始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穿插问题提问,本次课程结束时布置作业或则留下几个问题进行下次课堂的提问主要内容
2、11地球的一般特征1. 2矿物11地球的一般特征1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形状梨形:北极外凸,南极内凹。可视为实心椭球体,球体O40系2、主要参数赤道半径:6378.164km两极半径:6356.779km赤道周长:40075.24km子午线周长:40008.08km表面积:5.1亿km2体积:1.083万亿km3质量:5.9761024kg极半径: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距离。经线,也称为“子午线2 .1.2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地磁、地电、放射性、弹性和地热等。1密度:平均5.52gCm3,表层2.72.8,地心12.9。2、压力:地内压力随深度加大,并与密
3、度及重力有关。地下IOkm为3000Pa,2900km为150万,地心350万。3、重力:所受的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赤道地区最小9.78ms2,两极最大9.83。4、地磁:具有磁性,产生地磁场;地磁极与地理极不一致。5、放射性:由于存在放射性元素分裂或衰变释放能量形成。地热的主要来源之一。ms2是加速度单位,一般地球上用45。纬度处的海平面重力加速度作为标准值,g为9.8ms2(厘米/平方秒)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在一个地方用指南针测得的南北极的方向与真实方向的夹角)磁倾角为磁针和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有铀、钢和牡族以及40
4、K,87Rb(锄)等。铀、牡、镭的含量随SiO2和K20含量的增加而增高我们的环境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其实是有生成机制的,并不是超新星的产物。轻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是高能宇宙射线与空气中原子核反应的结果,以碳14为例,就是宇宙射线与氮14核反应的产物。113地球的圈层结构1、概述土壤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交接位置。2、外部圈层(1)大气圈大气圈(AtmOSPhere)是由包围在固体地球最外层的气体组成的连续圈层,总质量约为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3 .大气组成主要有:干洁气体、水汽和尘埃。干洁气体中以N2、。2最多,占99.5%,Ar0.09%,82约0.03%。4 .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
5、(818km)集中大气质量的3/4,大气水汽的90%;是主要的天气现象形成区。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0.65C100m)平流层(50km)大气水平移动平稳,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1535km为臭氧层。中间层暖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外层)大气圈外层(逃逸层)热层(电离层)中层大气(midd1eatmosphere)一般指高度介于10一IOOkm的大气层,其主体部分为平流层和中间层。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热层的大气分子吸收了因太阳的短波辐射及磁场后其电子能量增加,其中一部分进行电离,这些电离过的离子与电子形成了电离层
6、,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因此它又被人类利用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大部分人类活动在一般平流层(2)水圈水圈(HydrOSPhere)是由地球表层的水体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圈层。水的存在形式有液态、固态、气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大气以及岩石、土壤的孔隙中。海洋是水圈的主体,面积约为3.61108km2,占地球表面积的70.8%,体积的97.2%;大陆水(淡水)占体积的2.8%,其中,两极冰川水占77.44%,地下水22.01%,陆地河流与湖泊水不到5%。水循环(3)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是地球表层生物分布和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地下(或水下)3km高空Iokm
7、都有生物存在,因此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地壳之间无明显分界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不断改造地球的其他圈层,从而改变地壳表层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同时还参与风化、成岩、成矿等一系列地质作用。3、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对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与物质的密度和性质密切相关。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波速变化最明显的界面:第一个位于地表下平均约33km处,莫霍面;第二个位于地表下约2900km,称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界面,将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悔、地核0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位于莫雷界面以上,是地球表因一层薄律的、由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 教案 第一章 地质学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