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心即性与心性不离.docx
《曾亦--心即性与心性不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亦--心即性与心性不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曾亦】心即性与心性不离栏目:学术研究发布时间:2015-06-06 22:31:57标签:曾亦作者简介:曾亦,男,西历1969年生,湖南新化人。曾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任I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5心研究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本体与工夫一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H08年),共和与君主一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髭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编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华东师范大,2012 年)心即性与心性不离作者:曾亦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于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年出版)时间: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四月二十日癸丑耶稣2015年6月6日“心即性”与“心性不离”二说,其内涵完全不同。心与性为二,心只是一活动而已,自身并无法度,而须心外之别物以裁成之,心之活动方能合乎理义。故心、性正以其相离,故必须相合,否则,心之动只是冥行妄为,与动物之知觉运动无别矣。此朱子所以主张“心性不离”也。至于五峰之“心即性”则不然,性自己便能动,无须借性外之心而后动;心亦然,其所动莫非性也,而无须借心外之性而后性之。一 “好恶言性”与朱子对佛家“作用为性”的批评五峰有“好恶,性也”之说,由此以明“心即性”之旨,然朱子则根本上反对此说,而主张“心性不离”。语类卷五云:性犹
3、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也。此两个说著一个,则一个随到,元不可相离,亦自难与分别。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故孟子言心性,每每相随说。仁义礼智是性,又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逊、是非之心”,更细思量。可见,朱子主张心与性二,然心与性亦非全不相涉,二者实不能离也。五峰与朱子论心性关系实有根本不同,盖心即性只是即心成性,即在心之发用处而见性之所在,而心性不离说则不然,以心、性俱是一物,心只是能动,只是一知觉而已,性则只是有理,却不能动。一个是能动的心,一个是不动的性,出乎性其情之故,性不能不动,
4、然须因心而后动。至于心之动,亦须有性为之轨则,否则与物之知觉运动有何异焉?如此,心性须是不离。然而,心性正是不离,故终有二也。朱子本其心性不离之旨,1故对五峰以好恶言性深致不足,以为如此便是撇开性说心,而心则是如物一般之知觉运动,与告子以生之自然言性无二,至于沦灭天理,与佛氏无二矣。朱子遂以此批评佛家之“作用为性”:“五峰云:好恶,性也。此说未是。胡氏兄弟既辟释氏,却说性无善恶,便似说得空了,却近释氏。但当云好善而恶恶,性也”谓:好恶,情也。”日:“只是好恶,却好恶个甚底? ”伯丰谓:只君子好恶以道,亦未稳。”日:“如此,道却在外,旋好恶之也。”(语类卷101)在朱子看来,五峰好恶,性也”之说
5、近乎释氏,盖此说以心说性,则性无善无恶,故与释氏同。然而,当五峰又说“君子好恶以道”,朱子又不许此说,以为不免以道为心外之别一物。其实,朱子说心不离性,多少亦堕此病,只是朱子不自省也。朱子又引程子门人郭子和论性,以证五峰好恶言性之说即是郭子和之以目视耳听言性,而与佛家作用是性”无异。语类卷101载:郭子和性论,与五峰相类。其言日:“目视耳听,性也。”此语非也。视明而听聪,乃性也。箕子分明说:“视日明,听日聪。”若以视听为性,与僧家作用是性”何异?五峰日:“好恶,性也。君子好恶以道,小人好恶以欲。君子小人者,天理人欲而已矣。”亦不是。盖好善恶恶,乃性也。据朱子言,“作用为性”本是佛家自己的说法:
6、释氏专以作用为性。如某国王问某尊者日:“如何是佛? ”日:“见性为佛。”日:“如何是性? ”日:“作用为性? ”日:“如何是作用? ”日云云。禅家又有偈者云:“当来尊者答国王时,国王何不问尊者云:未作用时,性在甚处? (语类卷126,释氏)2什么是“作用为性”呢?朱子云:作用是性,在目日见,在耳日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足,在足运奔,即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也。(同上)在朱子看来,“作用是性”即是以目见耳闻之类的知觉运动为性,与告子以生之自然为性殆无有异焉。那么,朱子为什么反对以生之自然言性呢?语类卷126上载有这样一段话:徐子融有“枯槁有性无性”之论。先生曰:“性只是理,有是物斯有是理。
7、子融错处是认心是性,正与佛氏相似。只是佛氏磨擦得这心极精细,如一块物事,剥了一重皮,又剥了一重皮,至剥到极尽无可剥处,所以磨弄得这心精光,它便认做性,殊不知此正圣人之所谓心。故上蔡云:佛氏所谓性,正圣人所谓心;佛氏所谓心,正圣人所谓意。心只是该得这理。佛氏元不曾识得这理一节,便认知觉运动做性。如视听言貌,圣人则视有视之理,听有听之理,言有言之理,动有动之理,思有思之理,如箕子所谓,明、听、从、恭、睿,是也。佛氏则只认那能视、能听、能言、能思、能动底,便是性。视明也得,不明也得;听聪也得,不聪也得;言从也得,不从也得;思睿也得,不睿也得,它都不管,横来竖来,它都认做性。它最怕人说这理字,都要除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即性 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