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情_感诸义.docx
《曾亦--情_感诸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亦--情_感诸义.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曾亦】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第一章之“情、感诸义”栏目:思想探索发布时间:2015-05-24 22:08:07标签:曾亦作者简介:曾亦,男,西历1969年生,湖南新化人。曾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任I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5心研究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本体与工夫一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H08年),共和与井主一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不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编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华东师范大,2012 年)本体与工夫一湖湘学派研究第一章之“情、感诸义”作者:曾亦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
2、发布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原载于本体与工夫2007年出版)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五日戊戌耶稣2015年5月22日在情:情之自然与本然先秦言情大致有二义,即人情与事情。如春秋多在事情上言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十年)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公羊传,闵元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左传,宣十五年)吾知子,敢匿情乎?(左传,襄十八年)凡此,皆是在事上言情也。就此层意思而言,情乃实义,事情即事实也。1当我们说事情或事实的时候,不仅仅意指某物呈现出来的那个样子,我们实际上想说的往往是某物呈现给我们的那个样子就是其真实的那个样子,就是说,在“事情”这
3、个概念中包含着自然与本然的统一:自然即自己而然,是事物将自己如是而呈现出来,事物是将它真实的那个样子呈现给我们,事物如是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事物之本然。事物之如是而然即事物之如实而然,“事情”这个概念所表达的乃是即自然即本然的意思,不是离自然之外别有一本然也。2“情”在“事情”这种用法上还保留有自然与本然那种源初的统一,这与“性”一词很不同。性最初的用法也与情相同,只是由于后来自然与本然的分离更是明显,因此,当我们言及事物之性如何时,通常意味着事物呈现出来的那个样子已不复是其本来的那个样子。3至于“人情”,其涵义却是在不断变化的,然而,其最初的意思与“事情”并无不同,亦是实的意思,4体现了自然与
4、本然源初的合一。“人情”在孟子那里指“四端”。“四端”乃人与生俱来之自然,即所谓不虑而知之良知、不学而能之良能,因此,当孟子说“四端”为仁义礼智时,多少包含有情之自然即是本然的意思。然而,孟子又不许在“四端”上言本然,而别立仁义礼智为性。看来,在孟子这里,自然与本然这种源初的合一与后世的分离都得到了清楚的表达,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孟子关于“四端”的两种不同表述,来看孟子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5、,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锐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前一种表述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四端”,即成性之“端”,为善之“端”。所谓“端”,有微之义,亦有始之义,就是说,此四种与生俱来之善端犹若道心之微细,唯其为微细,故须扩充以至于广大,人之成性、为善即发端于此,故又有始之义。因此,当孟子以四者为善之端,其意在于要将此心扩充开来以至于广大,此所谓“尽心”也,而尽其心方能知其性。孟子这里的意思很明显,作为一种生之自然的“善端”还不能说是本然,仅仅提示了一条通往本然的门径而已,因此,当孟子说“性善”时,又蕴涵着另一层意思,即人不再是自然的就是善,必须通过后
6、天的努力,方能实现本然之善。6后一种表述直截表达了“性即情”之义,即以情之自然所在便是性之本然。这可以看做对上古时自然与本然之合一的表达,因此,孟子说仁义礼智这种本然之性即是在“四端”这些情之自然中,“非由外钱我也,我固有之也”,并非在人情之外别有一物为善。这种对性情关系的把握直接导出了孟子的“心即性”说。既然“四端”不仅仅是生之自然,同时也是性之本然的体现,所以,“四端”在孟子那里与后世所说的情不完全一样。7可见,孟子对“情”理解,一方面还保留有上古时自然与本然尚未分离的内涵,而另一方面,孟子开始将自然与本然区分开来,“四端”仅仅是通向本然的一个起点。前者确立了后世之本体论的基本内容,而后者
7、则规定了后世之工夫论的基本方向。孟子以后,情愈益失去其本然的意味,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情之善仅仅被看作是生之自然网,而另一方面情渐渐被理解为无善无恶的“七情”。这样一种变化在礼记中表现得较明显,如在问丧中,对于人何以有种种丧礼之仪节,如三日而殓、孝子何以有杖等,皆归于人情之自然,更总而断之曰: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说孝子之情乃“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正是肯定情乃为生之自然。然而情又为圣人制礼作乐之所本,礼记有云: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礼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