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docx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注释】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心中疼热:胃腕部疼痛,伴有灼热感。食则吐蛔:进食时吐出蛔虫。【译文】厥阴上热下寒症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渴能饮水,气逆上冲心胸,胃院部灼热疼痛,腹中虽饥饿,但又不想进食,倘若进食就会出现呕吐或吐出蛔虫。若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腹泻不止。【评析】本条讲厥阴病上热下寒症提纲。厥阴病是邪正交争的相持阶段,就其生理来说,厥阴为三阴之尽,盖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且与少阳为表里,禀风木而内寄相火,下连寒水,为乙癸同源,是其本
2、;下接君火,成子母相应,是其标。可见,其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寒热俱备的经脏,所以厥阴病也大多寒热错杂。然而它的症候,尽管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一是厥与热交替发作,乃阴阳胜复,正邪消长的表现;二是上热下寒,因病邪深入,阴阳错乱,失却了正常的调节所致。【原文】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译文】厥阴中风的病,脉见到微浮,这是好转的征兆;如果未见到脉浮,这是病还没有好转。【评析】本条讲从脉象推断厥阴中风的预后。辨脉法里有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的记载。意思是说,凡阴病见到阳脉,为阴消阳长,正气渐复而病邪有向外之机,故知为可生。凡阳病见到阴脉,为阳退阴进,正气衰微而邪机向内
3、,所以断为死候。厥阴病见到微浮的脉象,正是阴病见到阳脉,象征阳渐来复,阴渐消退,所以知为欲愈;如不见微浮的脉象,则是阴邪尚盛,阳气未复,当然不是愈候了。三阴病的脉象,大多是沉迟细弱,假使转现微浮,乃是正气胜邪,阳气来复的征兆,所以为欲愈之候。但临床还须综合全部症候来进行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原文】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注释】从丑至卯上:丑、寅、卯三个时辰,约夜间二时至早晨六时之间。【译文】厥阴病即将解除的时间,一般在夜间二时至早晨六时之间。【评析】本条讲厥阴病的欲解时间。丑至卯,即丑、寅、卯三个时辰,较少阳阳升之时只前一个时辰。厥阴中见少阳,与少阳相表里。此时厥阴得阳气相助,故其
4、病欲解于阴尽阳生之时。【原文】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苓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苓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注释】彻:治疗。【译文】伤寒,脉迟,病经六七日,而反用黄苓汤除其热。脉迟本属寒症,现在用黄苓汤再除其热,腹中会更加寒冷,按理应当不能饮食,现在反而能食的,这种症候名为除中,预后必然不好。【评析】本条讲寒症误用寒药,致成除中症。【原文】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注释】其喉为痹:咽部肿痛闭塞。【译文】外感病,先见四肢厥冷而又腹泻,以后转为发热的,是阳复阴退,其
5、腹泻一定会自然停止。若发热反见汗出、咽喉红肿疼痛的,是阳复太过、邪热上迫,则会产生喉痹的变症。若发热无汗、腹泻不止的,是阳复太过、邪热下迫,就会出现下利脓血的变症。若出现下利脓血,则不会发生喉痹。【评析】本条讲阳复太过的两种病变转归。伤寒在厥逆的时候,每伴有腹泻,这是阳虚气陷,阴寒内盛的缘故。及至阳气来复而发热,不但厥回,而且腹泻亦必自止。从阴阳胜复的机制来看,确实是最好的转归。但是阳气来复亦不能太过,如果太过,又会发生其他病变。本条后半节就是说明阳复太过的两种变症,一是邪热熏蒸,迫液外泄则汗出,上灼咽喉则咽痛喉痹;二是邪热内陷,故无汗,损伤下焦血分,故下利脓血。这两种变症有上下、气血的不同,
6、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所以又指出便脓血者,其喉不痹,以示病机各有侧重。【原文】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注释】口伤烂赤:口舌生疮,红肿糜烂。【译文】伤寒病,一两日至四五日,如四肢厥冷的,厥冷前必曾发热。如先前发热的,其后必然会出现四肢厥冷,厥冷程度严重的,郁伏的热邪就深重,厥冷程度轻微的,郁伏的热邪也就轻微。这种厥逆,是由于热郁于里,所以治宜泻下法,如果误用汗法,势必导致口舌生疮、红肿糜烂等变症。【评析】本条讲热厥的辨证要领、治疗原则及误治的变症。文中厥者,必发热与前热者后必厥是以发热为例,说明热厥的辨证要点,四
7、肢虽冷,必伴有其他热症。关于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提示热厥的轻重与热郁的程度成正比,四肢厥冷愈甚,表明热邪郁伏愈深;四肢厥冷较轻,热邪郁伏亦轻,这对热厥辨证,尤有价值。厥应下之,乃是热厥的治则,然而所谓下之,不应理解为单纯的攻下,当包括清泄在内,承气或白虎,皆可随症选用。热厥为热邪郁伏于里,故不可发汗,此为热厥的治疗禁忌,假使误汗,则伤津助热而邪热更炽,火势上炎,可能导致口伤烂赤的变症。【原文】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译文】伤寒病,四肢厥冷五天,发热也是五天,若到了第六天,四肢厥冷应当再现,若不出现四肢厥冷的,则会自行痊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 全文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