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朱子与湖湘学者之交往及其学术之形成.docx
《曾亦--朱子与湖湘学者之交往及其学术之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亦--朱子与湖湘学者之交往及其学术之形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曾亦】朱子与湖湘学者之交往及其学术之形成栏目:思想探索发布时间:2015-09-23 16:33:37标签:曾亦作者简介:曾亦,男,西历1969年生,湖南新化人。曾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任I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5心研究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本体与工夫一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U08年),共和与君主一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编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华东师范大,2012 年)朱子与湖湘学者之交往及其学术之形成作者:曾亦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于本体与工夫湖湘
2、学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八月十一日壬寅耶稣2015年9月23日当我们考察整个湖湘学术时,便不能不关注朱子知言疑义及其对湖湘学术之批评的影响。朱子与湖湘学者的交往,不论对于朱子本人,还是对于湖湘学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朱子本人而言,南渡初湖湘学术的显赫地位及朱子一生中主要时间与湖湘学者的交往1,对朱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而对湖湘学者而言,正是出乎对朱子批评的回应,从而对五峰学术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这种阐发使湖湘学术之性格得以充分凸显出来2,也使湖湘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当我们将对湖湘学术的考察置于与朱子的交往这样一个背景中
3、,便可以发现,朱子对湖湘学术的批评虽然有着许多误会,甚至有着根本性的误会,但这种批评完全是建设性的,较少后来的意气之争。基于这种原因,我们在考察整个湖湘学术时便不能不经常地面对着朱子的批评,更多从朱子的角度去考察湖湘学术的基本特质。、胡籍溪与朱子朱子一生之学术与湖湘学者有莫大关系。朱子幼从父学,其父韦斋(松)先生为二程三传。3其父临终时,嘱朱子学于刘白水(勉之)4、刘屏山(子翠)5及胡籍溪(宪)6,而受业于籍溪先生最久。7白田年谱云:当韦斋疾革时,手自为书,以家事属少傅刘公子羽,而诀于籍溪胡宪原仲、白水刘勉之致中、少傅之弟屏山刘子翠彦冲。且顾谓先生日:“此三人者,吾友也,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
4、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韦斋殁,少傅为筑室于其里第之傍,先生遂奉母夫人迁而居焉,乃尊遗训,禀学于三君子之门。8案韦斋卒于高宗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时朱子年十四。未几,二刘俱卒,故朱子受业于二刘时日浅,且其时朱子尚幼,是以朱子得于籍溪者多。9据朱子年谱考异(以下简称考异)云,白水、籍溪二先生皆师涪陵谯天授,谯天授尝从程子游,且精易学,盖二先生之闻二程之学,盖以此也。10又据束景南先生云,文定本居崇安,至绍兴初方移居岳麓之下,而胡、刘二族世代同里相好,子弟间相互问学授业,因此,二刘及籍溪受业于文定大致在这段时期。三先生俱喜佛。朱子自述其早年为学云:初师屏山籍溪,籍溪学于文定,又好佛
5、老11,以文定之学为论治道则可,而道未至,然于佛老亦未有见。屏山少年能为举业,官莆田,接塔下一僧,能入定数日。后乃见了老,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其后屏山先亡,籍溪在,某自见于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语类卷104)此段仅言屏山、籍溪二先生喜佛,而不及于白水。12全谢山则直以为三先生“似皆不能不杂于禅”,此言非虚。据束景南先生云,白水、屏山二人均与宗杲有莫大的牵连。13朱子后来之排佛态度,较两宋诸贤尤烈,然其早年出入三先生之门,当习染有渐,不知后来朱子何故反感如是。14朱子自以其学无所得于三先生,此其固然,且朱子似未曾以师礼事三先生也。考异云:按韦斋遗命禀学三君子,而朱子师事屏山为
6、举业,于白水籍溪,盖以父执事之。白水妻以女,不详何时,未几而卒。事籍溪最久,皆称胡丈,不称先生。至为三君子墓表行状,则皆自称门人,盖以韦斋之命也。盖朱子师屏山为学业,而以父执事白水、籍溪,当是朱子学于三先生之门时,本未曾以师礼事之也。15朱子实不甚愫于籍溪之学16,此盖其后来师从延平之因也。朱子初见延平在绍兴二十三年癸酉(1153)夏,时朱子年二十四。延平受学于罗从彦之门,尽得其所传之奥,同门皆以不及。据年谱云:“沙县邓迪天启尝日:愿中(即延平)如冰壶秋月,莹澈无瑕。韦斋深以为知言。先生少耳熟焉,至是将赴同安,特往见之。”正是基于这种对延平先生的了解,朱子在赴同安任上,专门去拜访了延平。17朱
7、子二见延平,乃在同安归后。朱子曾问以一贯忠恕之说。与范直阁第一书云:“熹顷至延平,见李愿中丈,问以一贯忠恕之说,与卑意不约而合。”又,与范直阁第三书云:“熹奉亲屏处,山间深僻,亦可观书。又得胡丈来归,朝夕有就正之所,穷约之中,此亦足乐矣。(文集卷37)据年谱,此二书当在二十八年戊寅,朱子二见延平之后。朱子此书尚称延平为李愿中丈,盖其时尚尝师事延平也,然此后始与延平之教相契。至绍兴三十年庚辰冬,朱子第三次见延平时,始正式受学于延平,而其时籍溪尚存。18二十八年正月,朱子问延平一贯中恕,稍后朱子之与范直阁四书(范直阁系籍溪弟子)及答吴耕老(范直阁、吴耕老皆籍溪弟子)论延平之一贯忠恕当在其后。范直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者 交往 及其 学术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