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识仁”与“以心观心”.docx
《曾亦--“识仁”与“以心观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亦--“识仁”与“以心观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曾亦】“识仁”与“以心观心”栏目:思想探索发布时间:2015-06-24 22:11:20标签:曾亦作者简介:曾亦,男,西历1969年生,湖南新化人。曾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任I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5心研究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本体与工夫一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U08年),共和与君主一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G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编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华东师范大,2012 年)“识仁”与“以心观心”作者:曾亦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于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
2、社,2007年出版)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五月初九日辛未耶稣2015年6月24日“正心”若只是当作一求静的功夫(即主敬),朱子尚犹许可,至将其作为一上达本体的功夫(即主静),朱子则万难同意,而仅视为功夫至极而后有的效验。朱子对明道定性书的把握仅止于此,其对“主静”的了解亦仅止于此。故朱子论濂溪“主静立人极”之说,只是说到立个未发之中(即心之寂然不动的状态),而绝不可能说这个静就是本体。因此,朱子言仁,强调要与义、礼、智一起看,认为仁只是理,而不可在心上说。对朱子来说,“识仁”充其量也不过是识仁之名义而已,即所谓明理。这与明道、五峰对“识仁的理解有根本不同。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
3、。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2关于此段意思,须辨明两点:其一,明道在此强调以仁包义、礼、智,这与朱子为了说明仁是不动之理而将仁义礼智并列不同。其二,识得“浑然与物同体”之理,与朱子所说的“识仁之名义”不同,后者只是讲论所得,而前者则是心上真切有体会。又,明道说要“诚敬存之”,若以为所存的是理,则始终有一物横亘在心中,如此则滞而未化,可见,所存的只是“与物同体”的心,而非“与物同体”的理。并且,明道接
4、着又说,如此便能“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以为存得是理,恐怕不能有此效验也。因此,五峰之“察识涵养”功夫实本“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一语而来,察识即是要体会那“浑然与物同体”的心,涵养则是常使此心提在那里,如上蔡言“常惺惺”也,久之,私欲自能断尽。3朱子于明道尚不敢妄加非议,以为只是“地位高者事”,4即只可作为效验看,而不可当作功夫。然明道理论之规模立得甚早,此时明道尚非地位高者,是以朱子常言明道天资好,又谓只是“造道之言”,并非真有所见也。5朱子对明道之矛盾态度可谓昭然。至湖湘学者言“识仁”,朱子则无此顾忌,而肆意批评之。因此,朱子对湖湘学者“识仁功夫的批评,我们大致可以看作对明道的批评。在
5、湖湘学者那里,“识仁之说见于五峰知言,而朱子以为可疑,并对之进行了批评。知言疑义载:彪居正问:“心无穷者也。孟子何以言尽其心? ”日:“惟仁者能尽其心。”居正问为仁。日:“欲为仁,必先识仁体。”日:“其体如何? ”日:“仁之道弘大而亲切。知者可以一言尽,不知者虽设千万言亦不知也。能者可以一事举,不能者虽指千万事亦不能也。”日:“万物与我为一,可以为仁之体乎? ”日:“子以六尺之躯,若何而能与万物而为一? ”日:“身不能与万物为一,心则能矣。”日:“人心有百病一死,天下之物有一变万生,子若何而能与之为一。”居正悚然而去。他日问日:“人之所以不仁者,以放其良心也。以放心求心可乎? ”日:“齐王见牛
6、不忍杀。此良心之苗裔因利欲之间而见者也。一有见焉,操而存之,存而养之,养而充之,以至于大,大而不已与天同矣。此心在人,其发见之端不同。要在识之而己。”朱子对之批评道:“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此语大可疑。观孔子答门人问为仁者多矣。不过以求仁之方告之,使之从事于此而自得焉尔。初不必使先识仁体也。又以放心求之问甚切,而所答者反若支离。夫心操存舍亡,间不容息。知其放而求之,则心在是矣。今于己放之心不可操而复存者,置不复问。乃俟异时见其发于他处而后从而操之,则夫未见之间,此心遂成间断,无复有用功处。及其见而操之,则所操者亦发用之一端耳。于其本源全体,未尝有一日涵养之功,便欲扩而充之,与天同大。愚窃恐无
7、是理也。(知言疑义)朱子的批评大致有三:第一,朱子在此尚未直接否定仁体不可识,只是不同意将“识仁”看做下手的功夫而己。换言之,功夫只是下学,即在“求仁之方上用功,而上达则自在其中,故不主张刻意在上达处用功。南轩顺着朱子的意思,谓“必待识仁之体而后可以为仁。不知如何而可以识也。学者致为仁之功,则仁之体可得而见。识其体矣,则其为益有所施而无穷矣。然则答为仁之问,宜莫若敬而已矣”。可见,南轩不仅顺着朱子的意思说“为仁”先于“识仁”,甚至根本反对识仁之可能。第二,朱子曰:“及其见而操之,则所操者亦发用之一端耳。于其本源全体,未尝有一日涵养之功,便欲扩而充之,与天同大。”在朱子看来,若缺乏在本体上的涵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识仁 心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