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docx
《文学理论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填空1、作家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发生、构思、物化三个阶段。2、话语含蕴有两种形态,一是含蓄,一是含混。3、文学活动由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因素构成。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唐代司空图关于含蓄的表述。5、人类思维的感性阶段是从感觉而知觉而表象。6、历史家摹仿可能发生的事,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7、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在其发展上常呈现出“不平衡”的关系。8、文学活动四要素是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9、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等人强调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10、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早期表述是“诗言志”11、文学的两重性是指审美性和超审美性。12、“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文
2、艺理论的概念。13、绘画是色彩的艺术,文学是审美的艺术。14、马克思认为,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领域。15、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能力,马克思称之为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能力。16、诗学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研究文艺理论的一部专著。17、文学发展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一种体裁通常被认为是诗歌。18、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的塑造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哲学则以概念的方式反映世界。19、文学创作也属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方式。20、“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表述。21、艺术发生游戏说来自德国学者康德。22、艺术发现往往是指发现对象内在的蕴积。23、“意翻空而易奇,文
3、征实而难巧”,这里的“文”指的是语言。24、”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是德国诗人歌德的看法。25、创作过程中的物化阶段,这里的物“指的是作品。概念1、人的品质力量概念:如何对象化(自有)(自觉):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2、即兴:事先毫无任何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表演或演讲的。推敲: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3、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
4、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4、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5、审美理想: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并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6、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人文学科之一,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整个人文科学中占重要地位。7、文学本体论:本体论原为哲学术语,是探讨存在、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8、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5、,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领悟。9、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10、话语蕴藉(含混):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术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11、审美直觉:是指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1
6、2、陌生化:是指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用。1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作家的美学理想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的风貌和本质的形象与情景。13、艺术形式: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14、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
7、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15、文学: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16、话语:所谓“话语”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分析是指对人们说(叙述)什么,如何说(叙述),以及所说的话(叙述)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现的,因此具有社会性。17、文学创造的主体和客体:18、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创作动机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双重心理特征。创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 教程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