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学简答题.docx
《栽培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学简答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4、何谓作物的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影响因素?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如何提高?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其原因是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较简单,子实的形成则须
2、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和结实成熟的复杂过程;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相对少些,而蛋白质、脂肪的形成要经过同化产物的进一步转化,需要能量较多。通常,薯类作物的经济系数为O.700.85,甜菜、烟草为0.600.70,水稻、小麦为0.350.50,玉米0.300.50,大豆0.25。40,油菜O28左右,棉花为0.350.40,皮棉为0.130.16.禾谷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还与植株高度有关。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1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
3、所构成。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素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局。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3)调节措施: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推广反季节栽培;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
4、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1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3)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源、库、流的平衡发展能促进产量的提高。(4)协调方法及理论: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适当增大库源比
5、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5)应用: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剪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1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
6、的品种。(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植株;改善水肥条件;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田间C02浓度。18、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增加光合面积:合理密植;改善株型。(2)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照。(3)提高光合速率:增加田间C02浓度;降低光呼吸。19、试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1 .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
7、行,漏射始终存在;作物生长后期,漏光损失严重。2 .光饱和浪费。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过光饱和点、而下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3 .环境条件限制。即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CO2、病虫害等)20、温度三基点的特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以下或最高点以上,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补充: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三基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栽培 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