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决策略1822菱形反思说课稿.docx
《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决策略1822菱形反思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决策略1822菱形反思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8.2.2菱形一课三上的实践与反思旬阳县仁河中心学校吴胜勇2016年秋,我县在白柳初级中学举行“国培(2016)送教下乡”活动,我被第六小组推选参加第三次线下活动展示,并在此次活动中承担了“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在二类概念课的应用课例18.2.2菱形的课堂教学展示。一、本课分析(一)教材分析18.2.2菱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第二单元18.2.2菱形的第一课时,属“几何与图形”的领域。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并在理解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和方法,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研究图形几何形质
2、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观察、类比、特殊化等途径和方法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再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它们。(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和概念。难点:菱形的性质的研究.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四)重点、难点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
3、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难点的育人价值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 .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4 .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5、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
4、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6、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判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乂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五)教学重点、难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困难从教的角度看,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学生对菱形的性质的研究.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从学的角度看,易混肴平行四边形与菱形,很容易用一般平行四边形解决。(六)解决本数学活动重难点的主要策略1 .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2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对得出的性质大胆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5.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单应用,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七)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以按照“三部五环”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以“活动-参与”教学法为主。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与教师参与活动法相结合。二、课堂实践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特点,结合二类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我准备了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学习指南以及多媒体课件,根
6、据自己的理解,形成初稿后于在我校九年级一班借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施,并邀请我校数理化教研组全体教师和相关校领导观摩指导。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一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下面的图形中有你熟悉的吗?(出示图片,板书课题)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活动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1探究:菱形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探究、归纳.方法一: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横对
7、折,再竖对折(如教材P107的探究),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是菱形纸片;方法二:如图1,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o就是菱形;3 .探索: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个公式?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课例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一个目标,因而设计的例题需要应用这些性质来求解,再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达到知识的巩固,提高应用能力。1操作多媒体,问题出示4 .鼓励学生尝试完成5 .点评上黑板学生解答,规范书写,追问其他证法6 .操作多媒体给出参考答案。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所得,所以我设计小结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让学生叙
8、说这节课“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共同分享收获,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1 .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并交流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2 .绘制本节课完善知识结构。(学生完成学习指南活动四部分,看时间已经不多了,即将下课o)活动五: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必做题:课本第102页习题19.2第5题.选做题:1如图是边长为16Cm的活动菱形衣帽架,若墙上钉ABC子间的距离AB=BC=I6cm,则N1=./1/2.如右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ABE且2XADF;/NAEF=NAFE.CC第一次课堂观摩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元 教学 难点 决策 1822 菱形 反思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