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目录前言I引言H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智慧校园的概念与特征24建设原则25规范框架36智能环境36.1高性能设施环境36.2普适性数字终端环境36.3创新教室环境46.4物联化智能新场景46. 5智慧安全47应用融合创新47.1智慧管理47. 2智慧教学57. 3智慧学习57. 4智慧评价57. 5智慧教研67. 6智慧科研67. 7智慧文化67. 8社会服务78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78.1管理数据及应用78. 2教学数据及应用78. 3学生成长数据及应用88. 4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及应用88. 5学校教育数据体系建构及发展89互联网服务及应用89.1
2、在线课程及资源服务89. 2学科学习在线服务99 .3教育教学应用服务910 4教学诊断及测评服务99. 5直播及视频服务99. 6教学平台服务109. 7存储及计算能力服务1010数字素养与技能1010.1学校信息化领导力1010. 2专业人员数字素养1010. 3教师数字素养111.1 4学生数字素养1111保障及运行服务11111投入及安全保障机制111.2 运行维护服务机制121.3 专业协同服务机制121.4 创新激励提升机制1212数字资源1213信息安全与可信环境1214信息化特色发展13附录A14附录B22-J1XB-刖本规范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第1部分
3、:“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制。本规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业团队、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各区教委和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教育信息化一线专家共同研制,以指导全市中小学校专业化、规范化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玉顺、张宪国、武装、田鹏、何智、代帅、安欣、何爽、覃祖军、张同、刘霜、李磊、吴颖惠、赵海涛、于瑞利、张学虎、杨剑英。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因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以信息化推进教育体系深层次、系统性、革命性变革正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特征。“十二五”以来,伴随国家教育改革“四梁八柱”政策供
4、给,以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持续赋能,评价改革系统性推进加速牵引教育现代化发展,素养导向新课程标准颁布加速推动学科育人以及统整性、跨学科性和实践性教育样态发展,这些正凝聚成强大合力加速教育现代化强国进程。2023年初,教育部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战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为此,全面探索数字教育新机制、新模式和新形态,以数字化带动教育转型升级,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一场更为深刻的数字革命正在全新赋能教育改革升级。顺应信息化融合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时代要求,教育数字化战略正催生新的融合进程特征,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正从
5、资源、系统、平台与模式逻辑走向业务、场景、机制和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赋能教育发展迈向“智能+”进程,“互联网+”生态发展正向“智能+”演变,智慧教育开展日益广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北京教育现代化发展正从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体系现代化以及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多个层面立体化展开,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程坚实发展,并益发诉求智慧教育发展。为此,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创新智能时代学校办学条件,推进物联技术及各类智能感知设备校园应用,实现校园公共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
6、和智能调度,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加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进程,培育智慧校园标杆案例,打造智慧教育创新实践高地。基于上述发展目标,研制北京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导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在三至五年内实现85%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遴选出10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本规范在202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试行)基础上,以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及其特征引领学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发展。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北京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工作规范,适用于北京市各中小学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
7、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7
8、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T36342智慧校园总体架构JY/T0646-2023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建设标准(SCc)RM、1C)M、CE1TS-42、CE1TS-4:11等)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2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3),2019年2月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2018年5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4月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2023年3月北京市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3),2018年7月北京市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
9、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3年),2016年9月北京市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2023年3月北京市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建设部分-试行),2018年5月3智慧校园的概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指智能化基础设施先进完备、云边端体系结构】健全开放、信息化业务系统整合协同、空间应用线上线下融合流畅、数智技术赋能精准高效、课程课堂评价整合升级、师生素养发展持续推进、安全保障运行机制健全、学校办学特色与成效显著的现代化校园。智慧校园服务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素养导向的时代育人目标,加速学校面向“互联网+”、“智能+”及“三个课堂”2等多重实践路径下的重构及治理进程,支撑“双减”政策深度实践,赋能
10、学校高质量办学。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虚实融合新型教育教学空间,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加速学校物理空间、教与学网络空间、师生社交关系空间融合,促进教学、教研、科研、管理和服务流程再造与适应性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富弹性”的新型校园生态。4建设原则区域统筹、均衡开放发展。做好智慧校园整体规划,倡导区域统筹,推进市区校协同,“云网一体化”,优先集约统筹、云化服务,促进均衡公平发展。学校应
11、以学校办学实践需求为出发点,鼓励学校深度应用与特色发展。优选成熟互联网教育云服务,开展服务选型、验证及应用实践,构建开放型智慧校园。保障各类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框架科学合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技术、模式、治理、素养等全面发展的校园信息化新生态。应用先行、着力提升绩效。服务教育现代化进程,围绕“双减”政策实施及素养导向新课程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校园信息化新样态。业务融合、高位优质发展。促进管理、课程、课堂、评价、德育、教研、科研等全业务
12、1云边端体系是指综合采用云计算、边缘计算、终端等技术架构智慧校园整体框架。2“三个课堂”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见2023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北京在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工作中,对“三个课堂”概念依据北京信息化融合实践进程进行了区域定制,提出空中课堂、双师课堂和融合课堂。融合,推进技术赋能的综合治理、开发线上线下融合混合式课程、打造深度学习体验现代化课堂、实施多元评价发展的现代性评价、践行立德树人时代育人目标、拓展虚实空间融合研训空间,践行五育并举、育人为本,推动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与学新空间。数据治理、科技综合赋能。以数据为中心环节,加
13、速物联环境下伴生性数据采集与汇聚,试点课程画像、学生画像、教师画像及学校画像,探索“学校教育数据大脑”3建设,推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治理数据体系建设及专业化深度应用,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AR/VR等新型技术复合性应用支撑下的教育变革新发展,引领智慧校园发展新境界。各区教委应做好本区教育大数据的建设工作,完善区域教育数据目录,优化数据采集管理流程,加强数据治理,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并实现同市教育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5规范框架北京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包含智能环境、应用融合创新、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互联网服务及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保障及运行服务、数字资源、信息安全与可信环
14、境、信息化特色发展等9个部分内容,重点突出共建共享和智慧应用。评价指标见附录A。6智能环境6.1高性能设施环境持续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校园网络覆盖教学、办公、活动场所,探索学校重点区域和人群高密度区域5G网络部署;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应依托区教育网建设;区级教育网应实现同市教育网的互联互通。6.2普适性数字终端环境提高学校信息化终端的配比与保障条件。改善教师办公用计算机配备,师机比不低于1:1;学生配备学习用终端,智能终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公共服务区域(走廊、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按需为师生提供电子屏、电脑及
15、电子班牌类信息化公用终端。3学校教育数据大脑是指基于智能技术的数据分析平台,支持学校全时空、全业务、全过程数据汇聚,覆盖学校教育教育数据预处理、算法建模、智能计算、结果生成与可视化、业务融合应用等数据应用全周期,促进学校教育大数据体系建构、深化及有效应用,提升学校代化办学能力及办学水平。6.3 创新教室环境加快技术赋能新型教室建设,提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技术赋能水平,融合虚实空间,增强学习体验。建设智慧教室,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及第三方服务,实现教学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新型专业教室,支持科学教育、创新教育与跨学科实践,包括学科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与开放创新空间等;发展虚实融合新型空间,包括智慧学习中心、教师发展数字中心、智慧体育中心、智慧图书馆和文化生活空间等。6.4 物联化智能新场景提高学校物联智能化水平,实现对校园人、事、物高效、使捷、智能一体化管理。开展校园智能卡系统及基于智能卡数据的师生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