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报告-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信息来源:不详 信息作者:王向荣 发布时间: 20XX-4-22 “西湖西进”作为杭州市政府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引起了多方关注。为保证“西湖西进”工程的科学性,保证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于2001年1月邀请了国内数家研究和设计机构进行“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经严格的评审后,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第一名,并被委托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本文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简明介绍。 一、 西湖水面变迁西湖是由于泥沙的淤积,从钱塘江逐渐分离出来的一个内湖。唐朝时湖面积约有10.8 km2,比现在的5.6 km2大近1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山麓。北宋时,为治理被葑草湮
2、塞占据的湖面,苏轼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堆就的“苏堤”当时基本上位于西湖的中部。明朝杨孟瑛任杭州知州时,几经周折,对西湖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淤,并筑杨公堤。明弘治以后,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心亭、三潭印月两个岛屿。清雍正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 km2。公元1800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又疏浚了西湖,在湖中堆起了第三岛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基本形成。 西湖自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衰落,至建国时,大部分湖面被淤泥湮埋,四周童山秃秃,荒冢累累。50年代,国家对西湖进行了全面的清淤治理,形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水面布局。 从西湖的变迁历史中可看出,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城市建设侵占水
3、面、西湖疏浚中挖出淤泥的堆积是西湖水面缩小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数十次的疏浚工程,西湖早已成为田荡。 二、“西湖西进”的提出西湖以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景色成为人们向往的风景区。但是,西湖的景观也有一些缺陷,其主要表现在水面空间以开阔为主,湖面基本上一览无余,景观层次相对单调。另外,由于湖与山之间被大面积的陆地分隔,形成了西湖景区与山地景区的隔离,历史上山水相依的自然形态被破坏。 环湖诸景区中,北山、南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的热点景区,惟有面积最大的西山景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长期以来,西湖面临巨大的游客压力,现有景区又不能满足游人的游览需要。 多种原因,使不少专家学者想起西湖的西面这块曾经是西湖
4、水域的区域。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原副局长吴子刚先生于八十年代撰文西湖向湖西拓展议,较早地提出了“西湖西进”的课题。 三、适合扩展为水面区域的分析“西湖西进”重要的一点是恢复历史上西湖的部分水域,也是西湖又一次重要的疏浚工程,所以历史时期的西湖湖底是目前“西湖西进”应考虑范围。但是,由于西湖的历次疏浚以及近代以来大规模建设的影响,地形变化较大,确切可能的西进水体范围需要通过科学分析来确定。 为此,我们以1:5000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矢量化地形图为基础,综合航片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西湖西进”区域按高程、坡度、植被、地表水、建筑密度、文物、道路等多个要素,参照对于拓展湖面的有利程度将每个要素分为2-
5、4个等级,分别进行分析,确定在每种要素中适合拓展为水面的区域。将这些分析图叠加可较为精确地确定出“西湖西进”中适于拓展为水面的区域约为66hm2。考虑游人的活动和道路设施安排,我们认为拓展水面的面积在适于于拓展水体面积的一半左右比较合适。 四、“西湖西进”的水文、水质分析(一)、径流分析 由图1可看出,7月份,杭州月平均气温最高,蒸发量最大,但降水量处于一个低谷,在西湖最需要水的月份降水量反而较少。“西湖西进”区域主要有三条水系,即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泉。这些溪流的径流量完全受降雨控制,径流时间分布不均,虽有充足的径流量,但不能做到细水长流。持续长期补充西湖和西进水面的蒸发以及净化水质(图2)
6、,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二)、径流水量可形成的最大水面面积“西湖西进”是在西湖历史上的水域范围之内恢复水面,可以推断,规划挖湖范围内具有与现有西湖底质相似的土质条件,即湖底渗漏很小。这样在正常年景仅靠控制三条水系来水大致可形成7.96km2、深1.5米的水面。这些水量可以满足西进水体的需要,但是仅靠天然降水只能保证水面的形成,而不能保证水体的净化,也须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 五、“西湖西进”的可能影响(一)、 水体1、西进水体可能受到的影响 “西湖西进”区域控制流域面积约为西湖流域面积的79.64%,西进水域面积比西湖小,所以西进水体的更新速度远比西湖快,西进水域内水体流速比现有西湖水域的水流速度
7、大,但却小于溪流的流速,所以绝大多数泥沙会沉积在西进水域水底,淤积问题将是西进水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同样,随着淤积泥沙的增多,随之富集下来的氮、磷元素将成比例增加。而西进水体的面积又小,因此,其富养化速度及程度将远比西湖为高。为使“西湖西进”水体的水质得到保证,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2、 西湖水体可能受到的影响 “西湖西进”扩大了西湖的水面,蒸发的增加,使流入西湖的水量相应减少。这些水正好是在岳湖和西里湖入湖,而岳湖和西里湖是西湖湖水自净能力最弱的地区,入水量的减少,将更不利于岳湖和西里湖的净化,仍须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 (二)、生态湖泊在营养输入减少或停止时,将向更加贫养方向发展
8、。因此,如果能使西湖集水区注入的营养物质大幅度下降,就有希望使水体的人为富养化的过程转变过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湖西进”对湖西地区环境的整治是对西湖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整治、管理的过程,是使西湖良性循环的生态大工程。 “西湖西进”将在西湖西边开拓大片湿地环境。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特征,支撑着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生产力,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
9、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一个典型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使径流的水流接近饮用水标准,并可吸引大量的候鸟。在西进区域中建立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净化西进水体,并保证进入西湖水质的清洁。 (三)、景观“西湖西进”将使西湖风景区西部景区与其他景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西湖山水关系更为密切,有利于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结构,增添风景的含蓄韵味,弥补西湖景观之不足,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四)、社会、经济恢复西湖历史上的部分水域是追求景观的“原出性”,这正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西湖西进”可以促进西湖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工作,扩展西湖影响力
10、,同时全盘激活西湖环线旅游,推动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扩大旅游面积,带动西部景区的发展,使湖西的社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六、“西湖西进”必须采取的措施(一)、水源补充 水源补充主要靠两种方式,一种是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依靠西湖流域内的天然降水;另一种是通过从西湖流域外引水。1、利用钱塘江引水设施 钱塘江引水工程已经建成,可利用为西进水域补水,这一方案行之有效,不需再投入大量的工程建设费。但也有一定的问题,即钱塘江水质虽好于西湖,但也不甚理想,特别是钱塘江引水点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适于引水的天数只有180多天,且多集中于冬季,而夏季才是西湖及西进中水体缺水、自净能力差、最需要补水的季节。需水
11、时无法引水,这正是从钱塘江引水的最大问题(图3)。(2)由青山水库引水 青山水库位于杭州西部的临安,水质优于西湖,水量充足。海拔比西湖高,可以修筑明渠自流引入西湖风景区,不仅为“西湖西进”补水,同时可为在西部景区创造出丰富的水景。 7月份正是其泻水期,因此,从青山水库引水还具有对西湖及西进区域调节降水、径流余缺的作用(图4)。但是枯水年时引水可能成问题,同时工程较大。 两个引水方案各有利弊,近期可利用钱塘江引水设施从钱塘江引水,同时进一步论证从青山水库引水的可行性。2、防治入湖径流泥沙及污染的措施西湖水质的污染约70%来自湖西地区,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西湖西进”的实施,必须首
12、先在流域内截污,使雨污分离,并对居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否则西进水体和西湖水体将不可能理想。在三条溪流上游要进一步搞好绿化,保护水土,尽量减少裸露土面,防止雨水冲刷、剥蚀,以降低由雨水带入的氮、磷量。 西进水域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可利用自然地形把水体建成多级净化体系,再通过湿地中的植被,将进入西湖的大部分污染物截流在西进水域之中并进行净化。 七、 “西湖西进”景区规划“西湖西进”区域处于人工气氛已较为浓厚的西湖与自然的西部山区的过渡地带,必须以自然质朴为特色。以历史沿革、风景资源的特点、现状地形、植被、水体条件以及周边景区景点特色和已有游览线路作为景区规划的基本依据,规划 “西湖西进”划分为六
13、处景区,其中水域面积约为30 hm2。 1、花山鹃霞 景区隔西山路与花港观鱼公园相邻,隔虎跑路与太子湾公园相对。 考虑与花港观鱼及太子湾公园的景观特点相协调呼应,以观杜鹃花为景区主题,以赏花为线,连通花港观鱼和太子湾公园,形成协调、完善的西湖南部景区组团。2、 法巷寻梅 位于五老峰下山谷中,史载此谷密植梅花,古时香客到法相寺上香同时赏花探梅。规划恢复原有梅林景观,游人可自由入内观赏游憩,询古问幽,探访法相寺遗址及古唐樟树。从梅园沿登山步道可达西湖风景区内制高点之一的南高峰,翻山而下到满陇桂雨及烟霞洞。 3、 三台泽韵 规划此景区为展示西湖地区历史上典型的自然地貌和湿地生态景观,为西湖风景区创造
14、一处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题的新景区。水体、沼泽地、荒岛、野生水生植物、湿生乔灌木相互穿插呼应,适宜的生态环境将吸引一些鸟类,并有利于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生长。景区中还部分恢复了杨公堤。 4、 茅乡水情 历史上,游人可自西湖乘船至此,再步行去灵隐拜佛。现状区域内分布有多个村落,所以因地制宜规划此处为具有浓郁杭州水乡特色的景区。 景区内规划有大面积的水面,通过古上香水道与西里湖相通。水体规划临西湖的部分为较为开阔,进山谷处为港湾区。在水乡西北部山谷中港湾交织处以浙江农村风光为特色,构筑浓浓的浙江田园风光。从茅乡水湾沿山边小路可步行至灵隐,两岸葱郁的山林水溪形成深奥的山水空间,游人心明如镜,心悟神清,更
15、增灵隐之佛国境界。 5、 双峰插云 景区北临灵隐路与杭州植物园相对,东隔龙井路与杭州花圃相望。 历史上双峰插云位于西湖岸边,今“双峰插云”碑亭仍在,但西湖已退去,在古碑亭处观南、北高峰视线被高大树木遮挡,已无法看到,所以虽说双峰插云景名还存,然景观已不在,每有慕名者至此,无不遗憾而归。 规划景区中心为较大的水面,可见双峰及倒影。景区内留出一定的观景线供游人欣赏双峰风光。远期规划恢复南高峰塔,使南北高峰皆有标志物,突出其双峰插云景观,使这已流传了近千年的“西湖十景”之一得以再现。 6、 金沙醇浓 本景区东隔西山路与曲院风荷相对,金沙涧从村中穿过流入曲院风荷。规划本区以体现浙江酒文化为主,并且通过水体改造,局部恢复历史上的“赵公堤”,使游人可自洪春桥沿赵公堤至苏堤的东浦桥,沿堤可游曲院风荷和双峰插云。 八、远景设想对西湖历史上水域的恢复不应局限于西进,西湖还应南下、东伸、北延,使西湖与西山、南山、北山,与城市、城市水系更加有机联系,形成山、湖、城三位一体的,以西湖为中心的景观结构。 “雷峰夕照”景区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