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菱形1教学设计二次改.docx
《1922菱形1教学设计二次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22菱形1教学设计二次改.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9.2.2菱形(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设计理念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矩形,对矩形有了较深的认识,加上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也好挑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自主探探究为主,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仍采用三环五部教学模式,用PPT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系统知识,对菱形已经有初步的了解等知识。2、方法方面:学生已积累了学习特殊矩形性质的方法,即按“角
2、、边、对角线”的思路进行学习,把此方法迁移到本节课。3、思维方面:在教学中通过观察试验,以平行四边形为依托与矩形性质类比。然后让学生归纳证明菱形的性质。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易模仿的特点。知识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培
3、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 .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4 .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判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证明和运用。教学方法1.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2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对得出的性质大胆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5.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单应用,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学法指导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菱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菱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
5、菱形的边菱形的角。菱形的对角线。教学资源通过学生教具演示,动手操作和课件可以让学生验证体会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猜想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学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菱形的概念活动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菱形的性质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菱形性质运用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菱形知识技能小结活动五: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巩固提高教学程序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与教学评价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第一步:创情导入1.师生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22 菱形 教学 设计 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