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水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邻水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4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效4第二节“十四五”发展形势7第二章总体要求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规划原则10第三节发展目标11第四节指标体系13第三章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15第一节高标准建设文化旅游城15第二节高水平打造文旅发展带15第三节高品质创建文旅示范区16第四章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18第一节构建文艺精品创作体系18第二节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20第三节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22第四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3第五章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8第一节加大旅游产品供给28第二节推进农旅融合发展31第三节培育文旅新兴业态33第四节提升旅游公共服务35第
2、六章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38第一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38第二节拓展文化和旅游发展新空间39第三节扩大和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41第七章完善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体系43第一节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43第二节优化文旅市场发展环境44第八章深化宣传推广和区域合作46第一节强化宣传推广46第二节区域联动筑牢前沿阵地47第三节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发展48第九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50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50第二节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51第十章保障措施54第一节推动文旅生态绿色发展54第二节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能55第三节全面落实规划实施保障55附表:邻水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项目表57附图:1.文旅发展格局规划
3、图672 .文旅项目分布图683 .主题游线图69第一章发展基础评估“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认真总结发展成就,找准发展不足与短板,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全面把握邻水文化和旅游资源情况和发展现状,邻水文化和旅游要着眼长远,抢抓机遇,把握发展大势,坚定文化自信,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邻水文旅工作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联动,融合提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公共文化服务、遗产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扶贫攻坚等文化事业发展任务基本完成,镇、村(居)等基层文化设施覆盖率达100%。2023年全县文旅企业达
4、到300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15亿元,年均增长13.54%。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相继实施五华山旅游区提档升级、让水湖旅游度假区、棕阁山生态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先后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个,2023年接待游客619.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51亿元,年均增长13.10%,推动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服务和消费品质提高,旅游经营治理能力增强,旅游活动成为满足群众美好向往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载体,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坚持文化惠民,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设施建
5、设。建成县有馆、乡有站、村有室的三级公共文化体系。成功创建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建成全市唯一的县级博物馆,建成文化馆分馆27个、图书馆分馆26个、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4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4个。县文化馆获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实施惠民广电工程。采取“有线+无线+直播卫星”覆盖方式,新(改)建广电网络2000公里,网络双向化改造8.2万公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打造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巩固拓展“书润邻水”“舞韵邻水”“聆听邻水”“放歌邻水”等“邻”字号文化活动品牌,实现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一月一开展。创新文化艺术作品。原创大型历史川剧南海李准荣获
6、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广安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川剧信仰荣获全省十七届小品(小戏)比赛三等奖;“报春鸟”百姓宣讲队成为全市特色文化品牌,“报春鸟宣讲队”让百姓真懂、真信、真用入选全省文化扶贫典型案例。坚持活态传承,全面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落实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完成邻水文化资源普查。新命名省级5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王家镇地选村、观音桥镇汤巴丘古民居、城北镇金坝村被命名为全国、全省传统村落。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新命名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7、6项,“邻水竹琴”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和“非遗”进景区活动,组织邻水手掌木偶戏等19个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宣传周、“巴蜀风韵橙意邻水”文旅宣传周上展演展示,鼎屏小学成功创建四川省川剧传承发展基地。坚持文旅融合,全面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务实开展品牌创建。成功进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五华山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康养旅游目的地,缪氏庄园、银鼎山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效完成资源普查。全县共普查出文化资源1194个、旅游资源1629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273个,评定五
8、级旅游资源11个,四级旅游资源47个)。加快实施重大项目。五华山旅游区、云顶文旅古镇、铜锣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展开。扎实开展宣传推介。携手毗邻区县高质量举办“巴蜀风韵橙意邻水”文化旅游宣传周活动,川渝共唱文旅“双城记”迈出可喜步伐。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多角度、集中式推介邻水文旅品牌及产品,提升了邻水旅游形象。坚持精准施策,全面打好文旅扶贫攻坚战。将全域旅游与文化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相结合,集中打造了观音桥柑子乡村旅游环线、美丽乡村产业环线。实施文旅扶贫工程,探索建立“景区+企业+贫困户”联结模式,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2个。表1邻水县“十三五”时期文化
9、和旅游主要指标增长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2023年增长情况备注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亿元)4.328.15整体增长88.66%年均增速13.54%2旅游总收入(亿元)34.3263.51整体增长85.05%年均增速13.10%3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619.854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21新增五华山旅游区5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42新增缪氏庄园、银鼎山公园6文旅规上企业01313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为2019年与2023年实际值的平均值为基数。第二节“十四五”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邻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省
10、委、市委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在能源、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邻水文旅发展新格局,邻水县围绕“擦亮自然风景游、做大周末休闲游、唱响康养体验游”三大品牌,精心打造华荽山东麓休闲度假示范带、铜锣山腹地文旅融合示范带、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城郊型乡村游,打造川东渝北“短途游”“周末游”目的地,率先融入重庆都市圈,为邻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资源品质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有利邻水文旅全面发展。置县近1500年历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是川东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聚集地。拥“三山两槽”
11、独特地形地貌,有绵延激荡的山水资源、个性独特的奇峰幽谷,是山水资源富集地。毗邻重庆,对外交通便捷,属“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是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重庆都市圈休康养旅游后花园。邻水文旅发展面临全新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与高质量发展对文旅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区域文旅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文旅产品更新滞后于市场需求,文旅业态亟需创新。文旅融合不深入,产业转化水平不高。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文化产品不足,旅游产品不丰富。高品位资源、低层次开发的问题突出,“非遗等宝贵的文化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产业融合发展不深。文旅产业效益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缺少核心景区引领,旅游品牌、线路、
12、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体验较为单一,旅游消费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突出的旅游形象,文旅发展仍缺少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吸引力。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整体性,旅游智慧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景区智慧化配套设施不完善。车站、重要景区、重要交通节点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导视系统不清晰,游客咨询服务不畅通。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同城
13、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坚定做活文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有效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有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序加快现代文旅综合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助力邻水发挥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建成践行两山论”样板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打造乡村文旅振兴示范区。第二节规划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资源节
14、约、环境友好,促进生态文明。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保证文旅开发立足实际,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二、坚持文旅融合,多规合一原则。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突出规划落地实施。三、坚持品牌引领,优质发展原则。着力创建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精品文旅景区,以品牌为引领,创意产品内容,优化场景设计,完善体验体系,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实运营,追求质量与效
15、益全面提升。四、坚持科技创新,智慧发展原则。发挥科技创新对文旅发展的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旅游品质,推进旅游服务的智慧化升级。着力发展数字科技与文旅相融合,以人为本,以科技为驱动,为游客提供深度体验式新玩法,催生更多的文旅消费场景,刺激文旅消费。第三节发展目标按照县委“1136”工作思路,立足“1234”生产力空间布局,依托邻水生态优势、人文禀赋,联动重庆毗邻地区,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开展文旅品牌创建,实施旅游综合收入、游客11接待人数、A级旅游景区三个倍增计划,实现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零”突破,实现文化旅游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四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25年,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构建渝邻旅游共同体为抓手加快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圈,着力打造重庆康养旅游“后花园”,建成“重庆都市圈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争创四川省曲艺之乡、省级智慧广电试验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产品供给创新实现突破。实施文艺创作“115”计划,打造一批文创产品、文艺精品。用活文旅资源,融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