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修理站周边市政道路工程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轨修理站周边市政道路工程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4.91mo3、地质构造及地震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西翼,场地岩层产状280296。/5876。,优势产状289。N66。,薄中厚层状,层面微弯,光滑、略有起伏,局部泥质充填,微张,层间结合程度差,属软弱结构面,沿线岩层产状变化较小。场区内局部区域处可见基岩出露,在场区沿线测得两组主要构造裂隙:裂隙11:1224。/65-75。,优势产状18270。,裂隙间距为1O1.5m,微张张开状,裂面平直光滑,延伸长3.0m,局部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12:280oZ50o,裂隙间距1OOT.50m,张开状,裂面呈曲面状,延伸1.50300m,局部泥质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
2、构面。钻探采取岩芯一般较完整,局部岩芯破碎,多呈短柱长柱状;场区内岩体裂隙较发育,层面较光滑、偶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属中厚层厚层状构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表3.3.1,中等风化基岩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场区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地质构造简单。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划分,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4、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野外钻探揭示,场区土层主要为施工回填分布的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T),粉质黏土及下伏基岩为侏罗系
3、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和页岩、砂岩。现将各层岩士分别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素填土(QT):杂色,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稍湿,空间分布不均,局部呈架空状态,土质均匀性较差,硬质物粒径约322cm、个别达39cm,硬质物含量约2341%,结构呈松散状,由机械无序抛填形成,填龄约1年左右。钻进过程中易卡钻,岩芯采取率较低,分布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钻孔揭露厚度05(ZK26)3.1Om(ZK2)(.(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黏土(3)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0642023)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
4、(DBJ50/T-131-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O29-2019)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严格遵守规范强制性条文,无违反情况。3对方案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统筹优化与两边地块的充分衔接。执行情况:经与建设单位及两侧相邻地块充分对接,已执行专家意见。4建设条件(以下内容摘抄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气象与水文气象:根据聿庆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工程场区气象特征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
5、多,日照偏少,夏热秋凉,秋雨绵绵,无霜期长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18.9C:月平均最高气温在8月,气温为28.1C;日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日极端最高气温43.0oC(2006年8月15日),日极端最低气温-3.8。:(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085.3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mm,年最小降水量740.1mm,口最大降雨量266.6Omm(2007年7月17日,115年一遇),降雨一般集中在每年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主要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约为1.75ms,实测极大风速为27.0ms(1961年8月4日)。水文:勘察区内
6、无冲沟、河流等大型地表水体发育。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现状为施工区。场地起点至ZK0+380整体地势西侧高东侧低,ZK0+380至终点整体地势东侧高西侧低,般地形坡角8。-35。,局部边坡地段坡角在45。57。之间。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最低高程236.50m,最高高程261.41m,相对高差为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回填上及粉质黏I.1,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径流距离短,排泄条件好,不易富集,且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明显,水量贫乏。在本次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贫乏,钻孔未发现地下水,勘察区丘陵斜坡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地下水较贫乏。基岩
7、类裂隙水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岩组中,受岩性的影响,储水条件差,大气降水多沿坡面径流汇入沟河,仅部分沿裂隙、节理下渗。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综上所述,勘察区地下水总体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7、水、土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未见地表水体,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场地可能存在的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2001(2009年版)G.0.1条及聿庆市地方经验及邻近场地环境类型综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属IH类。参照临近的轻轨修理站周边市政道路工程(一期K0+000K0+26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
8、勘)并结合经验,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上对钢筋混凝上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8、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内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土之下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2 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土、石可挖性分类表A.0.1判定:道路沿线出露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强风化泥岩属川级硬土:中风化泥岩属W级软石:强风化页岩属In级硬土;中风化页岩属IV级软石;强风化砂岩属IV级软石;中风化砂岩属W级软
9、石V级次坚石;沿线出露的第四系人工填土,松散稍密,粉质粘土可塑状,属级普通土。4.3 场地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评价工程区为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无饱和砂土、粉土,不存在地震作用下的砂土液化和震陷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钻探和工程地质测绘表明,线路沿线及附近区域内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附近有大量人工堆填或开挖的边坡,现状稳定。该场地适宜修筑本拟建道路工程。粉质黏土(Q1+d):黄褐色、棕褐色,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含砂质较重,底部夹杂少量硬质物颗粒,刀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呈可塑状,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及北西侧原始斜坡地段
10、。厚度为090m(ZK17)2.4Om(ZK22)。(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Ms):褐红色、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见砂质条带或灰绿色团块,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强风化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软: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少数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质较软,浅部泥岩失水易干裂。钻探未揭穿厚度,该层为场内主要岩性之一。页岩(Sh):黑褐色、黄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页理构造。强风化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膜软: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片状、短柱状,少数呈柱状、碎块状,岩质软,浅部失水易干裂,风化
11、较快。根据地调及钻探揭露,该层主耍位于场地中部偏北区域,走向呈南北向,该层为上沙溪庙组与下沙溪庙组的分界标志层。砂岩(Ss);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灌、钙质胶结,局部泥质含量较高。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软: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岩质硬,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北侧及北东侧地段基岩出露,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00(ZK5)-3.10(ZK2),基岩顶面高程237.30(ZKB)-261.82m(ZK5),高差约24.52m。基岩
12、面倾角般5。30。,局部达58。,总体上场地内基岩面较平缓。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厚度约0.60(ZK6)-4.70m(ZK17),般原始地形呈陡坎状的斜(边)坡区域受风化影响强风化厚度较大。强风化层底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质极软,少量可见风化裂隙,岩体较破碎,钻探岩芯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钻探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强度较高。6、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页岩、砂岩为主,泥岩、页岩属相对隔水层,加之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总体地势较平坦,地表水及地下水主要旅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水多沿地面从高往低排泄,部分渗入回填上及
13、粉质黏上中形成上层滞水。沿线地下水主要分,ijf11M1h寸N*,1*广111:IrZW2襄如:WH1WEJ:2WZ5T1岩鼾玄WZB-/1岩眇热/4地*削*热ozr4iMttMM.arZ4*33M5.11.1站构面料板腌爵阳儆21融JiHIUtRKR)道路右侧主要形成土灰边坡、岩质边坡和岩土质混合边坡,最大高度约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主要由填土和砂岩、泥岩及页岩组成,边坡坡向283。,边坡上覆土层最大厚度约&20m,该段岩土界面反倾,边坡开挖土质部分沿岩土界面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初拟坡率1:1.0进行分级放坡处理可能沿土体内部发生圆弧破坏,边坡土质部分欠稔定。边坡岩质部分由赤
14、平投影图521.2可知:裂隙11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2、岩层层面分别与边坡坡向呈3。、6。小角度相交,按设计初拟1:1O坡率放坡时裂隙及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属丁外倾不临空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整体稔定。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该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属I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8。,中等风化边坡岩体类型属III类。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1.9.边坡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可行,建议土层按照1:1.75放坡,加强坡面防护及截排水措施。强调边坡施工应采用逆作法、信息法,动态设计,加强监测。(2)K0+320K0+360段(半挖
15、半填道路)(剖面2)该段长35m,路面设计标高为245.00244.798m,轴线地面标高为247.02-255.90m,设计纵坡度-0.92%。该段地势总体较陡,地形坡角般15。35。,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沿线路左侧挖方高度:5m,沿线路右侧填方高度2m,本段岩土界面较陡,倾角在16。35。之间,基岩出露处达53。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液盖层厚约170m(ZK8),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页岩和泥岩。基岩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强风带厚3.3Om(ZK5)5.00m: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岩体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筑路。道路左侧岩上质边坡最大高度约14.10m,属于高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主要由填I:和砂岩、泥岩及页岩组成,边坡坡向91。,设计拟采用1:1.0进行分级放坡处理,上覆土层厚度约2.304.20m,该段岩上界面倾角较缓(约5。9。),边坡开挖上质部分沿岩.上界面发生滑移的4.4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线路分段原则和分段情况本次勘察范围由单一道路组成,按不同的道路里程、地形地貌、边坡高度同时结合设计标高整平后将要出现的挖、填进行分段。即划分为三段:1、K0+260K0+320(挖方道路);2、KO+32OK0+360(半挖半填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