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启瑞:102岁世纪院士的科学梦.docx
《蔡启瑞:102岁世纪院士的科学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启瑞:102岁世纪院士的科学梦.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蔡启瑞:102岁“世纪院士”的“科学梦蔡启瑞和他的“达芬奇密码。上世纪50年代,被我国政府用美战俘换回的蔡启瑞如今已经102岁。他消耗半生精力研究化学模拟生物固氮课题,要跟生物学习,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固氮成氨!但生物进化经过几亿年,而蔡启瑞只有短短百年,这个题目的难度堪比“哥德巴赫猜测,他电脑里那些“达芬奇密码般复杂的模型图,也成为未解的“蔡老猜测。如今蔡启瑞住院5年,已不能用语言进行沟通。记者进行了一场“抢救性采访,从他的家人、科学界后代的口中了解这位老人,希望这位“世纪院士的科学成就和品格能为群众所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总有一个情结。每当有人问起:“你长大想做什么?当时的“标准答案
2、是:“科学家!似乎人人都有一个“科学梦。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这些孩童未必都成了科学家,但“科学家这三个字,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凝结着人们对科学的崇敬和向往。蔡启瑞,就是这样一个“符号。“战友们都走了,这位“世纪院士还在执着地求索白色床单,蓝色病号服,时间在厦门市第一医院的病房里静静流淌病床上躺着一位102岁的老人物理化学家,中国催化学科奠基人之一蔡启瑞。业内人士尊称他为“蔡先,1914年出生的他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其实早在1990年他76岁时,蔡启瑞就主动提出“退休降薪,办理手续,实际上成为“院士退休第一人(当时叫“学部委员)o然而“退休后的蔡启瑞,还是天天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年逾80还自学电脑,
3、做复杂的模型结构图。这种家人都难以理解的坚持,一直延续到97岁,他的健康情况终于使他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为止,那年他摔倒了,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公众眼里。蔡启瑞在钻研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课题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固氮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人类能工业固氮合成氨,但要额外消耗能量和物质以提供高温高压条件;而生物可以在常温常压的普通条件下固氮成氨。蔡启瑞要用化学的方法,跟生物学习,但生物完成这一进化用了几亿年,而蔡启瑞只有一辈子。尽管蔡启瑞的这一辈子,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远比很多人长寿。但,远远不够。蔡启瑞的长子蔡俊修说:“刚进医院的前两年,他的脑子里还在构思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模型,常年累月地想,梦话里自然而
4、然地喃喃而出这些极少有人能懂的密码。我们常说,这是他的蔡老猜测。这是一条孤寂的路,最初与蔡启瑞同行的新中国化学第一代巨匠们唐敖庆院士、卢嘉锡院士已相继离世,仅剩他还在病床上坚持着。1972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提议,国家应该重视根底研究,周恩来总理批复同意。在这个背景下,由化学家唐敖庆领头,把惺惺相惜的蔡启瑞、卢嘉锡都纳入进来,他们成为最初的“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理论研究三人组。和蔡启瑞齐名,被誉为催化界“南蔡北闵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也于2019年3月7日5时5分在北京逝世。“故友凋零情意在,岂甘衰朽惜残年,蔡启瑞不甘心败于自己的年龄,他曾无奈写下这句诗。老友们相继离世,留下
5、他在病榻上坚持着,继续走在那条孤寂而非凡的路上。“我一天也不能等了!半个世纪前,平素性格温和的蔡启瑞也曾“说走就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对峙,在美的中国专家学者,一概被滞留。这批人中,也有科学家钱学森。彼时的蔡启瑞正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留学,他心急如焚,年年递交回国申请,收到的都是拒令。直到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为条件,要求美国取消扣留中国留学生法令。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提前放行,蔡启瑞是这11名留学生之一。后来的60年,蔡启瑞这个名字,和中国催化事业的开展息息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蔡启瑞 102 世纪 院士 科学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