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全唐诗》赞陆羽颂茶经优秀作品索隐钩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全唐诗》赞陆羽颂茶经优秀作品索隐钩沉.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唐诗赞陆羽、颂茶经优秀作品索隐钩沉全唐诗,总集名,清代彭定求等十人奉敕编,曾经康熙帝作序,故又称钦定全唐诗。全书九百卷,共收唐、五代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残句一千余条,作者二千八百三十七人。全唐诗中抒写、赞颂陆羽及其茶经的诗作,虽然不多,但出自唐代与茶圣陆羽同一个历史时期的诗人之手,其意义及研究价值就特别重大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19年),最先将“煎茶”写进诗歌:山泉煎茶有怀(全唐诗卷443)白居易的这首茶诗,经常被人引用。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写有一首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见全唐诗卷818)o这首诗写天目山茶,从采后加工成干茶,到制成品饮的茶汤,经用文火生香,煮水用铛,水
2、用寒泉,水开投茶入铛,汤面便有“沫”“花”形成。诗中记述的这一过程,便是采用陆羽首创的“煎茶法”。“煎茶法”详见陆羽茶经。煎茶法通常用饼茶,主要程序有备茶、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茶、渝华、洁器、分茶、饮茶等十个步骤。煎茶法一经出现,便受到普遍欢迎,到唐代中后期迅速传遍城乡,流行开来。煎茶法,煎茶之道,可以说是中国茶道形成的雏形,兴盛于唐代、五代和两宋,历时约五百年。皎然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见全唐诗卷821)后来,封演在封氏闻见录中也用了“茶道”一词,但晚于皎然。有学者认为,皎然写的茶诗中,对茶道作了诠释,不仅指茶艺,还包括茶礼、茶韵、茶境、茶禅、养生、修身、茶德等诸方面。今天看来,似乎我们当
3、代学者关于陆羽茶道的研究,并没有超越皎然千多年前设置的关于“茶道”的认知范围。卢仝(约795835年),唐代诗人。王龙、丁文编著的大唐茶诗认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见全唐诗卷388)“这首诗实际是以诗注解茶经”。历史学家更认为,唐代茶业的兴盛与发展,受三件大事的重大影响:一是陆羽茶经的问世;二是卢仝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带来的社会效应;三是赵赞“茶禁”(征茶税)。唐代饮茶之风兴盛,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茶,于是唐德宗李适于建中四年(783年)征收茶税,并建立茶税法。茶税为国库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加重了茶农的经济负担,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和促进茶业发展的作用。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见全唐诗卷82)中有“楚
4、人茶经虚得名”的诗句。皎然这首诗写作的时间节点,正值陆羽茶经问世,并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博得一片赞誉声,声名鹊起”。作为陆羽挚友的皎然,何以发出“楚人茶经虚得名”这样的喟叹呢?给人一头雾水。其实,联系诗句的上下文来看,并不难理解。前四句诗,讲了丹丘采茶饮后羽化成仙的故事,这反映了茶与茶文化对道教产生的深刻影响。后六句,作者盛赞饮茶的作用,以劝导嗜酒的郑容认识饮茶“祛我疾”“荡忧栗”,有益于自身健康的功效。诗的最后引用了慧远送客的故事。“楚人茶经虚得名”一句的上文,尤其下文,说的是茶经问世,带来的社会进步及茶惠天下的正能量;而回顾陆羽,却“依然故我”,还是“抱贫守困”,并没有因茶经出而带来个
5、人处境和生活的改变,所以说“楚人茶经虚得名”,用今人的俗话说“真是白忙活了”。一句“楚人茶经虚得名”,尤其是一个“虚”字,道尽茶经另一面的沧桑。皎然是陆羽多年声气相求的同好和挚友,对陆羽寄予了深切的关心和同情。联系皎然与陆羽的多年交往和大量诗文看,这一诗句不是对陆羽及其茶经的贬损,如果那样理解,倒真是贬损了陆羽与皎然多年的深情厚谊。颜真卿(708784年),唐朝大臣,书法家。大历十年(775年)秋季某天,参与颜真卿主持编纂韵海镜源的同仁游杼山,陆羽析新桂寄颜真卿,颜真卿见寄桂花后,写出了谢陆处土杼山析青桂花见寄之什(见全唐诗卷152)的诗作。颜真卿与陆羽情笃义厚。颜真卿除了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给
6、予陆羽资助关怀,使其衣食住行无忧外,特别重要的是对陆羽著作茶经,给予鼎力相助,使陆羽心无旁鹫,专心致志著作茶经。在陆羽众多的交友中,颜真卿对陆羽的支持是竭尽全力,全方位的。否则,陆子茶经难有后世的辉煌。皮日休(834883年),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将与茶事有关的茶坞、茶人、茶笋、茶藏、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十项入诗,命题为茶中杂咏并序(见全唐诗卷611)o皮日休在“序”中说:“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渝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痛而去病,虽疾医之不若也。其为利也,于
7、人岂小哉。昔晋杜育有繇赋、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怀者,谓有其具而不形于诗,亦季疵之余恨也。遂为十咏,寄天随子。”皮日休完成茶中杂咏并序写作后,寄给了好友陆龟蒙。陆龟蒙随即以奉和袭美具茶十咏相赠。皮日休在“序”中,除了介绍茶经的篇章结构和内容外,对饮茶“俾饮之者除痛而去疣,虽疾医之不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肯定。文中的“痛”,一指头痛,一指“消渴病”;“疣”,指瘟疫,又指“恶疮”。今人研究陆羽茶文化,学者们认为从神农氏尝百草肇始,便开启了中华医茶文化同源。当代学者对“医茶同源,大爱无疆”的认识,当然是远远超过了古人。全唐诗中的茶事诗,所占比例不大;在茶事诗中,直接抒写陆羽及其茶经者,更是珍稀。当然,这是指陆羽所处的那个唐代。至于后世,茶圣陆羽及其光辉著作茶经,那自然是如丽日中天,云霞灿烂。黎阳王的蒙山白云岩茶(七律),虽是清光绪年间的诗作,但出自爱茶、敬茶的学者,一句“若教陆羽持公论”,足以表达陆羽及其茶经在人们心目中的“宗师和经典的历史地位”: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