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分析111.docx
《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分析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分析111.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分析【摘要】目的:对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规律以及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2023年来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3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3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男患者172例,女患者128例,年龄在15-75岁。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是奥氮平、丙戊酸和劳拉西泮。联合用药次数最多的分别是奥氮平与丙戊酸、奥氮平与劳拉西泮和劳拉西泮与锂盐。患者中150例患者进行了保肝药物治疗,治疗后100例痊愈,37例好转。保肝药物以联苯双酯和葡醛内酯为主。结论: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服用药物多见奥氮平、丙戊酸和劳拉西泮,保肝药物可
2、逆转转氨酶升高。关键词:精神科药物性肝损伤;现状与其他非精神类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中药等相比,精神类药物发生严重肝损伤或肝功能衰竭的相对风险要低得多。然而,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都具有肝毒性,因此这些药物的肝毒性和常规检测的必要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精神科住院期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阐述,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2023年住院的精神科患者中谷氨酰胺转氨酶(AST)或谷氨酰胺-丙氨酸转氨酶(AT)超过两倍以上正常值的患者。除入院时肝功能异常或未检出者外,住院治疗期间检查AST80U1或A1T80U1的病例300例,收集患者
3、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病史、肝功能检查、治疗、预后及联合用药等资料。1.2 方法应用S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IBMSPSSMode1er14.1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可视化网络绘图。2结果2.1一般情况对3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男患者172例,女患者128例;年龄15-75岁,其中19-35岁IOO例,比例最高。详见表E表1: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状况性别15-1818-3536-5556-7071-75合计男20(6.67)100(33.33)49(16.33)3(1.00)0(0.00)172(57.33)女26(8.67)62(20.67)30(10.00)9(3.00)
4、1(0.33)128(42.67)合计46(15.34)162(51.00)79(26.33)12(4.00)1(0.33)300(10.00)2.2药物使用频率,根据数据分析研究显示,使用药物频率较高的药物有奥氮平、丙戊酸和劳拉西泮,具体如表2:药物使用频率药物名称响应个数响应(%)个案(%)奥氮平14815.549.33丙戊酸767.925.33劳拉西泮727.124.00锂盐696.723.00氯氮平505.316.66舍曲林485.116.00苯海索344.811.332.3患者中150例患者进行了保肝药物治疗,治疗后100例痊愈,37例好转。具体如表3所示:表3:治疗措施与好转率措施
5、痊愈好转未好转不详合计保肝药物100(33.33)37(12.33)2(0.67)58(19.33)197(65.67)无特殊处理11(3.67)6(2.00)8(2.67)66(22.00)91(30.33)无法确定2(0.67)2(0.67)0(0.004(1.33)8(2.67)减停治疗药物0(0.00)0(0.00)0(0.00)4(1.33)4(1.33)合计113(37.67)45(15.33)10(3.33)132(42.67)300(100.00)3.讨论结果表明,精神病患者谷氨酸转氨酶升高较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更为明显。奥氮平、丙戊酸和劳拉西泮在精神病学中常用。我院报告,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科 药物性 损伤 现状 分析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