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U!五就业促进规划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深入落实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系列决策部署,根据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彳壬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通过抓实援企稳岗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就业,支持新业态发展拓展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就业,全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
2、持续改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十二五末的165.91万人增至248.51万人、增幅49.8%,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4.41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9.29万人,均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1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屡创新高,超过1515万人,全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0.71%。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2.26万人,带动(吸纳)就业167.7万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位。高技能人才总量从十二五末的75.89万人增长到116万人,技能大奖实现零的突破,累计培养16名全国技术能手、20名国家级技能大师、
3、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实现选手夺金零的突破。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66.23万人次,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立761个服务站(点)、571个服务窗口,认定2508个就业扶贫车间,开发39.72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了 就业促增收、技能提素质的作用。(二)机遇挑战十四五时期,为实施就业优先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兴就业创业机会日益增多,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省全力推进建设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创新型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
4、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数字建设,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和保障。我省劳动力市场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城镇常住劳动力持续增加,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上升,社会性流动更加顺畅,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更加充裕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我省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趋势新挑战。全省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老龄化程度加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培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将逐步上升为就业领域主要矛盾;就业歧视仍然存在,劳动力市场运行复杂性加剧,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
5、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加强。必须深刻认识就业领域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务实举措,强化政策供给,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二,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策保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推动就业稳定增长,有效应对失业风险,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民生福祉。(四)基本原则
6、坚持就业优先、协调联动。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协调机制,财政、金融和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稳定扩大就业,动员政府各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容量、提高质量。挖掘内需带动就业,加大投资创造就业,稳定外贸扩大就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空间,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开发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培育高质量就业增长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劳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消除制度性、体制性障碍,调动企业吸纳就业积极性。强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职责,提高基本公
7、共就业服务能力。坚持提升能力、守住底线。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帮助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五)主要目标到202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25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就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逐步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本同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劳
8、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完善。结构性就业矛盾明显缓解。劳动者素质普遍提升,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高技能人才总量持续增加,占劳动者总量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创业指导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创业培训针对性显著提升,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数量稳步增长,创业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创业活动品牌更加丰富,劳动者投身创业创新活动积极性不断增强。一失业风险有效控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失业预警机制不断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长效化就业援助机制更加完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提供覆盖全民
9、、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和人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三、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促进就业扩容提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六)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快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重大产业就业影响评估,明确重要产业规划带动就业目标,实施省级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与
10、促进就业精准对接,优先投资就业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七)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增加就业。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鲜明导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现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努力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提升岗位质量。到2025年,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14万户以上,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30户以上,新增市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达到800万个左右。强化市场主体要素保障,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数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保障市场主体用工。加大贷免扶补创
11、业担保政策支持,畅通部门、高校、园区、企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共享渠道,健全技能、场地、项目、资金等多环节政策链条,培育和优化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围绕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促进重点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就业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问题。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与培训链有效衔
12、接。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技能型就业岗位。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更多制造业就业增长点。(九)持续扩大服务业就业。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需要,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选择。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加快生活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鼓励商贸流通和消费服务业态与模式创新,引导夜间经济、
13、便民生活圈等健康发展,稳定开发社区超市、便利店、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充分释放服务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十)扩展农村就业空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吸纳带动更多就业。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拓宽农村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就业空间,吸纳更多农村劳动
14、力就业。(十一)壮大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巩固提升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增加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负、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着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加大中小微企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不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持续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加大奖励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增强中小微企业的整体素质。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十二)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15、,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数字规则,强化数据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护,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就业容量大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和数字行动,推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创业。(十三)支持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个体经营发展,推动社区、批发市场、现代商圈、特色街区等各类小店集聚区建设,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开办小微实体;扩大非全日制就业,促进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家政服务、建筑装修等行业提质扩容;支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为劳动者平台就业、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免费发布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