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的处理流程.docx
《制定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的处理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定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的处理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专业实践拓展制定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的处理流程一、背景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猝死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监护仪心律失常报警是患者安全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护理人员能否准确地处理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是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救治的前提。有研究表明床边监护仪正确报警只占到总报警次数的34.6%,而错误报警则占到总报警次数的65.4%,其中心律失常报警的错误率占总心律失常报警次数的99. 9% o频繁无效的心律失常报警不仅使护士对报警敏感性随之下降,同时使护士对报警的处理速度变慢,产生报警倦怠,导致有效报警被忽略,也给临床工作者其他操作带来干扰,严重时可影响患者预后。在护理实践中,长期无效的心律失常报
2、警还易使护士采取不恰当行为以降低无效报警的干扰,如降低音量、关闭报警、不合理的设置报警等,最终导致监护失效。我科室现用飞利浦中央监护仪,监护仪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红色报警和黄色报警。红色报警为:(1)窦性停搏大于3秒(2)室颤(3)室速(4)室扑(5)心跳骤停。黄色报警为:(1)短阵室速(2)室性节律(3)室早率(4)连续室早(5)成对室早(6) R-On-T室早(7)室早二联律(8)室早三联律(9)多形室早(10)起搏器未捕获(11)起搏器不起搏(12)间歇大于2秒(13)漏搏(14)室上性心动过速(15)不规则心率。我科2015年6月执行“心电监护报警值设定标准”(附表一),并且在每台床边
3、监护仪上贴上了醒目的“请正确设置报警参数”标志,要求每班在接班、接收新患者和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根据“心电监护报警值设定标准”重新调整报警范围。在此基础上,监护仪出现心律失常报警时,口头规定规范处理方式:走到床旁查看报警原因,分析是否为干扰所致,排除干扰后分析心律失常类型,汇报医生,遵嘱执行,消除报警,记录。现为提升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处理的有效性,对我院心内科18名护士针对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一个月共调查280人次,其中红色报警78人次,黄色报警202人次,结果显示:红色报警规范处理62人次,占红色报警总人次的80%;不规范处理16人次,占红色报警总人次的20%。黄色报
4、警规范处理101次,占黄色报警总人次的5096;不规范处理101次,占黄色报警总人次的50虬 总的规范处理163人次,占总人次的58. 2%;总的不规范处理117人次,占总人次的41.8%。详见表一:理方式报警种类规范处理不规范处理合计/人次人次占比人次占比红色报警6280%1620%78黄色报警10150%10150%202合计16358. 2%11741.8%280分析总结不规范处理心律失常的的主要原因:认为不影响病情、认为是无效报警、监护仪自身问题、工作事情太多、抢救其他患者、没有处理流程。二、实施过程1.针对目前在处理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报警方面存在的漏洞,制定相应的流程加以改善。心电监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定 监护 心律失常 报警 处理 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