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炎症性肠病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炎症性肠病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炎症性肠病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线药物,安全性较高,但长期使用也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如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肠道菌群紊乱等。近年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相关,长期应用PP1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影响IBDo本文综述长期应用PPI对IBD的影响。炎症性肠病(inf1ammatorybowe1disease,IBD)是一种以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1cerativeco1itis,UC),发病机制不明。研究表
2、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与IBD发生密切相关1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1是一类作用于胃壁细胞上H+/K+-ATP酶的抑制剂,主要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嗖、雷贝拉嗖、泮托拉嘤等。PP1也常用于治疗IBD累及上消化道所致的溃疡,且由于IBD病情反复,PPI往往反复使用,或使用时间较长。近期有研究报道长期应用PPI会增加IBD的发病风险,加重病情,延长病程2,3,4,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长期应用PPI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5,并通过肠道菌群变化影响IBD的发生发展3。本文将长期应用PPI对IBD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以供参考。一、长期应用PPI的定义关于长期应用PPI的时间界限,目前还未达成共识。HaaStrUP等回顾了PubMed和Cochrane1ibrary数据库中59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长期应用PPI涵盖的用药时间从2周到7年,最常见的定义是6个月,亦有学者定义为1年。美国老年医学会(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AGS)2019年更新的AGSBeerS标准建议老年患者避免应用PPI超过8周7。同时,老年人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STOPP)也不建议无并发症的消化道溃疡或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使用PPI超过8周8。二、长期应用PP1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胃酸酸度正常的人
4、体中,胃部微环境不适宜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定植。而长期使用PP1不仅抑制胃酸分泌,同时也碱化胃内环境,这都可能导致包括口腔和胃在内的上消化道菌群的失调,亦可影响下消化道菌群5,9,10/1。PPI的影响体现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改变,同时还存在细菌从口腔到肠腔的易位5/2,13/4,15,16/7。同时,低胃酸会使得人体摄入的微生物存活率增加,易于发展成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加剧肠道菌群失调18,最终导致肠道局部炎症和通透性增加19。PP1也被认为是艰难梭菌感染(C1ostridiumdiffici1einfection,CDI)的可能危险因素,且PPI的使用剂量、频率与CDI风险呈正相关20。
5、这种风险在停止PPI治疗后减弱,但在PPI治疗结束1年内较不使用PPI者仍然显著增加21目前PPI增加CDI风险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者认为PPI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在CDI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不是抑制胃酸分泌的直接作用。但在使用PPI的队列中,还未发现与CDI发展密切相关的瘤胃球菌科或双歧杆菌属显著减少,因此这种关系有待证实22。IB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有区别,总体而言,在IBD患者的肠道中引起炎症反应的菌群数量增加,而具有抗炎作用的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大大减少23。IBD患者使用PPI是否会加剧这一变化尚不明确。2016年的一项研究对健康人群、IBD患者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1
6、ebowe1sydromeJBS)患者3组共1815例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长期PPI治疗后,每个队列中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放线菌目和微球菌科等数量增加,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且该研究发现PPI的使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比抗生素或其他常用药物更为显著口6o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定植的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制约,保持共生关系,并通过免疫调节机制,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24。而PPI引起的上述多种肠道菌群紊乱,均可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发生,诱发或加重多种包括IBD在内的肠道疾病。三、长期应用PPI对IBD患病风险和病情的影响一项纳入647407例参与者的大型队列研究发现,长期使用PPI的
7、55898例参与者中JBD的发病风险显著增急HR=1.42z95%CI:1.22-1.65);其中使用PP1者较使用H2受体拮抗剂者的患病风险更高(HR=I.38,95%CI:1.161.65)3o2019年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85例421岁的IBD患者及4个对照组,通过1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发现长期使用PP1与IBD的发病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OR=3.6z95%CI1.1-11.7)2。OnWUZo等25纳入45586150例患者而构建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使用PPI的患者发生UC(OR=2.02z95%CI:1.982.06,P0.001)和CD(OR=2.79,95%CI:2.7
8、52.84,P0.001)的发病风险均增局I。有研究报道使用PP1的IBD患者病情可能更严重且缓解率较低4,26,27。美国一项纳入58459例IBD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对年龄、性S!k种族和其他药物等多变量进行调整后,构建的1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使用PPI分别与Ue患者和CD患者相关住院或手术的风险增加有关(IDR=1.11,95%CI:1.021.21;IDR=1.12,95%CI:1.021.2)4o而加拿大一项队列研究纳入了16151例IBD患者,结果显示PPI的使用与IBD相关的严重事件(住院和手术上殳有明显的相关性RR=1.20,95%CI:0.801.81),但是与轻
9、度事件(处方改变)相关(RR=I.39,95%CI:1.201.62)26。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研究方法、样本量不同及其他混杂因素干扰有关。因此,还需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四、长期应用PPI对IBD治疗的影响IBD的治疗在过去20年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制剂能帮助患者诱导并维持长期缓解。而在治疗IBD时,合并使用PPI对生物制剂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1u等27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与单纯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1iximabJFX)比较,合并使用PPI和IFX的IBD患者在第30周缓解的可能性显著降低(OR=0.45,P0.001I分别对UC和CD进行分析
10、发现,PPI暴露是CD患者的危险因素(OR=0.39,P0.001),但是对于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0.57,P=0.092、第54周时,使用和未使用PPI的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比62%,P0.001与未使用PPI的患者比较,PP1使用者住院率也更高(15%比8%,P=0.007但是该研究接受联合PPI治疗的患者年龄偏大,这可能影响会研究结果。近期有动物实验发现,兰索拉嗖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从而减轻IBD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结肠炎治疗剂28。Son等29的动物实验发现,结肠炎小鼠经新型钾竞争性酸阻滞剂特戈拉赞处理后,肠道黏膜损伤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11、,组织学评分显著降低,粪便中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富集度明显更高,而雷贝拉嗖不仅未表现出保护功能,还有降低肠道屏障功能的趋势,加重菌群失调。研究者认为特戈拉赞的抗结肠炎并非抑酸作用,但具体尚不明确。目前PPI有益于IBD治疗的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人体是否表现出同样的效果,以及不同的PPI以及新型抑酸制剂对肠道作用是否存在区别,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目前IBD的治疗指南中未纳入PP1,但临床常见IBD患者需要使用PPI的情况,因此首先推荐短期使用,对症治疗。五、小结与展望当IBD患者累及上消化道或者皮质类固醇激素诱导缓解治疗时,往往需要PPI抑酸护胃治疗。目前长期使用PPI对IBD的确切影响尚不明确,也暂时缺乏PPI长期使用的确切定义,最常见的定义为持续使用6个月。目前有限的研究报道了PPI的长期使用可增加IBD的发病风险,影响病程和治疗,但也有动物实验显示兰索拉嗖能减轻大鼠结肠黏膜炎性损伤。PPI对IBD发病、病情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长期应用PPI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通过肠道菌群变化影响IBD的发生发展。当IBD患者存在PPI使用指征时,可尽量选择短期使用。目前长期使用PPI对IBD的影响还存在较多疑问,例如不同的PPI对IBD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PPI是否直接作用于IBD等,未来还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