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
《2023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肥胖最严重的问题是该状态向成年期的延续,并因此增加代谢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严重加重国家医疗支出负担。目前,国内外对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尚无具体的管理路径和流程。为了规范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诊疗工作,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论证,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便更好地推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防控工作。【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管理;专家共识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
2、世界卫生组织(Wor1dHea1thOrganization,WHO)则将其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肥胖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体力活动的下降,超重肥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达10.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近20%10临床证据显示,在向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儿童青少年的持续性肥胖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2、高血压、糖尿病3等慢性疾病风险。现阶段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严峻,2007
3、年中国肥胖问题组(WorkingGrouponObesityinChina,WGOC)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的防控策略,但是在实际的体重管理实践中,目前尚无具体和方便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导致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成果欠佳。在此现况下,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广州南大菲特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依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结合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最新指南和循证依据,编写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使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体重管理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和简便
4、易行,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1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诊断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z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尽管BM1不是评估超重或肥胖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便捷性,BMI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超重及肥胖诊断指标。目前,我国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诊断沿用2018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起草制定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由于BMI不能准确地描述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也不能区分脂肪和肌肉的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增加,WHO推荐使用腰围作为评估中心性肥胖的
5、首选指标。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以同年龄同性别腰围第75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作为718岁儿童青少年正常腰围高值和高腰围界值点4。此外,有研究表明,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ratio,WHtR)在预测儿童青少年心血管风险及代谢综合征(metabo1icsyndrome,MS)上的效果与腰围、腰臀比和BMI等人体测量指标相当5-7,但因其测量简单,界值简单易记,未来有望代替BMI和腰围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早期预警指标。2肥胖症的分类肥胖根据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即肥胖症,是由遗传或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理性肥胖是指
6、有明确病因导致的继发性体重增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有关,还需辨别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如Prader-Wi11i综合征8、A1strom综合征8和Froh1ich综合征9。多数肥胖儿童青少年属于单纯性肥胖,少部分为病理性肥胖10。肥胖根据遗传原因分类,可以分为单基因型和多基因型。单基因型肥胖通常出现在儿童早期,表现为严重肥胖和异常喂养行为。常见于下丘脑瘦素/黑素皮质激素通路内的基因突变包括瘦素(1EP)基因、瘦素受体(1EPR)、原黑素皮质激素(POMC)x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C4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NTRK2)基因
7、突变,上述基因对于调节食物摄入、饱腹感、体重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11-13o多基因型肥胖是一种更常见的肥胖形式,由多种遗传变异的联合效应引起。它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被称为基因-环境相互作用14o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确定了BMI的基因变异,它们协同作用影响体重,例如食物摄入量增加、缺乏体力活动、新陈代谢下降等方面15o3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害及减重获益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存在性激素紊乱、代谢失调等病理变化,堆积的脂肪组织产生过多的芳香化酶诱导雄激素转化为大量雌激素,促进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成熟和凋亡16,导致儿童青少年骨龄提前,骨甑提前闭合。脂肪组织分泌激素和细胞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儿童 青少年 超重 肥胖 医学 体重 管理 专家 共识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