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组诗教学设计.docx
《陶渊明组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组诗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陶渊明组诗教学设计始终坚持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特色是“重积累、重推断、重表达”。重积累旨在语文双基培养,重推断旨在课堂理性思考,重表达旨在思想自由发表。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地方试验本,都收入多篇陶渊明诗文作品。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渊明作品是重要的富矿。但是,在现代意识多元化并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人们的认识立场和价值取向也越来越体现出多元性和层次多样性,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全面地、完整地、发展地教陶渊明也就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以下几种情况,尤其令人忧虑:其一,把陶渊明教成了逃避现实的“仙人”。陶渊明厌恶现实黑暗,作桃花源记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逃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
2、作归园田居,追求静穆的乡村生活。于是,教学中注重其“隐”,重点突出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隐土心境,用闲情逸致般的高古静穆来贴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特异格调,突出陶渊明遗世而独立的隐逸生活状态。其二,把陶渊明教成了永远逝去的“古人二陶渊明最可贵的人格是“真”,所谓“复得返自然”,这个“自然”就是“人”的本真生活,就是生命本有的“自然”性质。然而,教学中时有感喟:陶渊明的“真”,现代人学不到。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大约是一个不错的私家庄万方数据园吧;有这样的物质条件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才可以说弃官就弃官。今天的社会是固化的绩效社会,所有的人在物质链条上求生,逃避不
3、了。因此误解陶渊明不过是古代的“真人”,倘若在今天,他一定没有“园田居”可归。陶渊明所谓的“真”离当代太远了。“真”,不过是一个永远逝去的古代的符号,仅仅作为今天现实中的人们欣赏的幻影。其三,把陶渊明教成了思想消极的“哲人”。陶渊明确实是一位哲人,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是明哲保身,消极应对,而是“出淤泥而不染”,卓越超迈。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普通性是陶渊明的哲学选择。教学中,由于知识视野褊狭,认识上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单从“养生”上来分析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认为陶渊明前半生积极进取,关注社会现实,有鸿鹄之志;而后半生,则隐居田园,饮酒自娱,只求桃花源般小国寡民的宁静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命“
4、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就是老庄自然、无为、保守的消极人生哲学的直接表达。不错,陶渊明有老庄思想的一面。但在现实中的呈现恰恰是积极的、进取的,从而敢于直面地反抗。如果教学中不能体会到这样的精神,那定然也是对陶渊明的误解。有人说,陶渊明毕竟是古人,诗无达诂,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有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相互辩驳与质疑。这种解读观固然不错,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怎样思辨与质疑,目的总是离作家作品的真实原貌越近越好。再说,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而“基础”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共性功能在智能与人格上的奠基。也就是说,只有“知识”教准确了,“技
5、能”训练可靠了,智能与人格养成才有了真正的“基础”,目的也在于一个“真”字,因此,我们不能用多元解读来搪塞对陶渊明的求真理解。陶渊明是一个立体的形象,其诗文内涵博大精深,我们不能用一隅之教而使学生一叶障目。鲁迅先生的告诫,可称作我们今天教陶渊明的“教学论”。他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竞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
6、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我们知道,鲁迅认为: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论陶,正是他“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这一重要“论文”思想的立论基石。我们教陶渊明自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我说,鲁迅提出了一个如何教陶的“教学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顾及全篇”和“全人”,以求“确凿”,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达成,培养我们这个时代的高中生,更加具
7、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时代”是有特定含义的,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向成人过渡的“人生第二次诞生”的跨越阶段。这个阶段的成长需要,由三个维度组成:一是人生志向的初步定位,在世界观与人生观方面形成基本的价值意向。这个“时节”亟待万方数据24案例先进文化精神的滋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机部分,陶渊明的人生经验与价值取向理应成为当代中学生确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点。二是批判精神与审美能力的初步形成。高中生的社会分析兴趣比初中生有跨越性增强,在批判视野上也有极大的拓展,政治、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不同知识的获取与利用是高中时代“年轻人”的学习特征与文化需求。他们的批判勇气与质疑意识甚至比成年后更具
8、有锐利的锋芒。高中阶段产生的“人”的独立性将影响一生。三是在人格成长中更加注重“自我意识”,作为“我”的社会意义与独特魅力在于“自我意识”,这是高中阶段学生突破式发展的主旋律。“自我意识”中,对“真实性”的探究和信任是高中生的兴趣焦点。知识,作为价值尺度,是高中时代所追求的评价前提。优秀文化人物的智能与人格是高中生关注的重点,也是促使高中生文化认同的条件。这三个维度构成的“高中时代”的成长架构,也是高中所有课程的内容总纲。换言之,高中课程都是以本学科知识向着“人生志向”“批判精神”和“自我人格”的焦点而注入知识能量、提供思想示范和夯实工具基础的。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土壤共同丰厚了“高中时代”学生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渊明 组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