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用设备管理办法.docx
《公司在用设备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在用设备管理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用设备管理办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办法规定了已入固资的在用设备的管理,使之在运行中处于良好状态,满足生产和服务的需要。L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的在用设备。2 术语本办法中术语采用GB/T标准中术语。3 职责分配3.1 副厂长负责批准“公司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督促其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3.2 设备部负责设备的购置及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汇总各单位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制定“公司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3.3 设备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做好有关记录。4 管理办法4.1 设备的接管验收1 .1.1设备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与供应商、使用单位、固资管理部室办理设备交
2、接验收及资料移交归档手续。4 . 1.2设备接管时按照设备订购合同、出厂说明书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进行验收。4. 2设备的编号和建帐4.2 . 1设备的编号设备部对全公司的设备进行统一分类编号。4.2.2设备的建帐设备部负责组织建立设备台帐,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统一编号、型号、生产厂家、技术参数等。4.3 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4. 3.1设备要建立健全使用、保养制度和操作维护规程。4.3.2 操作工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凭设备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操作工人要做好“三好”(管理好、使用好、养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4.3.3 定人、定机操作设备和保养责任制。4.3.
3、3.1 设备操作工人(定人、定设备)名单,由各单位设备员和领导同意并考试合格后报设备部备案、发证。如有变动仍应按上述规定程序进行。操作证不得涂改、撕毁、转借。如有遗失由车间(分厂)报设备部办理补发手续。4.3.3.2 定人、定设备制度是把设备保养落实到个人,以做到精心操作,认真维护,执行“谁使用谁管理谁保养”的原则,对单人操作轮班作业的设备指定一人负责,每班个人保养;多人(机组)操作的设备,实行机(组)长负责,分工保养;共用的设备实行定人保养责任制;生产自动(流水)线或一人操作多台设备,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保养责任制,做到台台设备有人保养,并做到三包(包使用、包养修、包保管)。4. 3. 4设备
4、强制保养责任制4 . 3. 4.1设备保养分日常维护保养(简称例保)和定期保养(简称定保)。以上两种保养都必须执行强制保养工作制。5 .3.4.2例保:包括每班的维护保养和周末维护保养两种,由操作人员滤油器、油毡、油线;检查调整各部间隙,紧固松动部位;由电气维修人员对机床附属电器及屏柜进行清扫、检查、调整。定保完成后由生产班长和维修人员共同检查验收。重点(A类)设备车间(分厂)设备员须参加验收,并填写定保完成“签认单”。4.3.5润滑:车间(分厂)要建立主要生产设备润滑图表和卡片,作为设备开展润滑工作的依据。4. 3. 5. 1实行润滑“五定”落实润滑责任制。“五定”是:定人、定点、定时、定质
5、、定量。4.3.5.2设备操作人员要熟知所操作的设备结构、特点、润滑系统、润滑方法、用油品种。按润滑图表和润滑“五定”正确合理及时地对设备加油,保证润滑部位的完好、清洁、可靠。4.3.6 车间(分厂)结合生产实际和实际运转时间,编制年月设备定保、清洗换油计划,交设备部汇总并下达各单位实施。4.3.7 根据生产安排,凡遇有息工或长期停产,设备的定保、清洗换油计划的实施顺延。4.3.8 设备交接班制度4.3.8.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要严肃认真,交清设备状态,做好衔接,互相检查,明确责任,交班人在下班前,完成例保作业后,应将本班设备运转情况、故障检修情况填入“交接班记录簿”,并向接班人当面
6、交待。如接班人因故未到,应将交接班记录送交班组长签字。4. 3. 8. 2接班人必须在上班前到达接班地点,对照交接班记录认真检查设备,办理交接班手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必要时可拒绝接班,并将情况报告接班组长。一班制生产的设备发生异常的,将情况填写在交接班记录本上,送交本班组长签字,并将情况及时填表通知维修班。重大问题应向车间设备员或有关领导报告。4. 3. 9设备事故和故障设备由于保养不良、操作不合理、修理不当等原因造成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或使设备质量、技术性能降低,影响正常使用,均为设备事故和故障。1.1.1.1 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级。凡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即按该级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设备 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