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毛概”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其思想实质是什么?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它们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注意它们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标志性事件)毛泽东思想一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邓小平理论一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设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科学发展观一时代背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践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和基本要求是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章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就?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第三章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国情: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
4、化;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5、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文化。4、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以及其内容。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现实的可能性: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内容:土地革命一一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一一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保证;根据地建设一一革命的战略
6、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5、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相互关系。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施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是什么?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革命进程中,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利的策略方针。同顽固
7、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第四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并获得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8、造”。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法和形式是什么?方法:和平赎买。形式: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失误和偏差:1955年夏季后,对个体经济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1956年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欠妥当。第五章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含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9、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3、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造就结构合理、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第六
10、章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科学内涵: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现代化发展水平: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经济现代化程度: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经济市场化程度: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人民富裕程度: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
11、、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地区经济发展: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体制建设: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历史任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12、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政治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
13、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建设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4、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区别:总
14、体上达到小康社会: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联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第七章1、为什
15、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一场革命;“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现代化建设中总揽全局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如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