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追寻闽学大师的足迹.docx
《校本课程 追寻闽学大师的足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 追寻闽学大师的足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校本课程】遑毒阀考大婶的足迹闽学鼻祖杨时杨时,将乐人。宋代著名理学家,被誉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一、杨时生平简介杨时(10441130),字中立,南剑将乐(一作延年)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卒于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岁。(疑年录作生于皇佑四年,卒于绍兴五年,年八十三岁;宋史本传不著卒于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从直齐书录解题)幼颖悟异常,能属文。稍长,心经史。熙宁九年,(公元一。七六年)中进士第,调官不赴。学于程颗,颍死,又学于程颐。杜门不仕将十年。历知刘阳、馀杭、萧山三系,多有惠政。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读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J朱熹、张式的学部,皆出
2、于时。学者称为龟山先生。卒谥文靖。时著有龟山集二十八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箪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杨时还用华严宗、易经的内容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并用孔孟的大学、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诚“形色”、“天性”等概念来丰富、扩充自己的思想。对“理一分殊”、“明镜”等学说有新的创见,还在自然观上,吸收了张载“气”的唯物主义学说。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古代哲学
3、,特别是思辨哲学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流传到国外,在南朝鲜、日本的影响很大。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宋使压到高丽(今朝鲜),国王急切地问道:“龟山先生安在?”杨时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理学家,还足一个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二在虔州任司法时(1098年),秉公办案,刚正不阿;在浏阳任知县时(1093年),积极上书朝廷,反映实情,赈济灾民;在余杭任知县时(1106年),顶住奸相蔡京借口“便民”实为其母筑坟的害民之举,在萧山任知县时(12年)修筑湘湖,蓄水灌田。后人建祠堂、描画像祭祀他。杨时在朝廷任职时,不畏权势,据理直言,所言多卓有见识,所行不乏
4、爱国之举。他以“弃军而归”“帅臣失败”为由,对贪生怕死的童贯“明正典刑”,他还上疏斥责奸相蔡京等人聚敛花石纲,以为此举有“误国之罪”其害尤甚”,要求朝廷废除之,并坚决反对割地求和的投降卖国政策,力主抗金,挽留抗金名将李纲,但杨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愿明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著为纲目”甚至认为奸相蔡京所作所为是“继神宗为名,实扶王安石以图身利”,“今日之祸,安石启之”,要求“追夺(安石)王爵,毁去配享之像”,这表现了杨时复古、保守的一面。二、杨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及理论贡献。杨时“学传东洛,道倡南闽,郡邪冀政,继往开来”,在我国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杨时
5、是一位学术地位崇高的大贤,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他是继承、传播和发展二程理学的主将。理学登上社会历史舞台,是以北宋“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和“熙宁新政”(王安石改革)两次社会改革为背景的。它最早是从疑经思潮开始的(经指儒家经典),一些儒者纷纷起来按照自己的理解发明义理。在整个宋代理学中,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两个最重要派别。洛学和闽学之间的过渡人物,突出者就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洛学把封建政治伦理原则提到最高的层次,把本体论的“天理”作为最高的绝对的精神实体,以此为封建统治作最好的论证,为封建政治经济
6、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总的依据,使儒家哲学能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这是最符合北宋时代需要的本体论思想。因此,洛学提出的具有无穷规定性的“天理”就成为理学世界观的基石。洛学使北宋中期开始的思想运动经过低层次的政治伦理理论的探讨之后,上升到高层次的从哲学上论证新的历史阶段封建统治的神圣性和合理性,为社会精神的统一提供了理论支柱,从而完成了时代向哲学提出来的任务。因而在洛学也就与当时已经建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密切配合,为后期封建社会提供理论。这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符合时代精神的。可以说是理论上的创新。洛学是奠定宋明理学理论基础的重要学派。但这一学派在北宋时曾多次遭禁。作为洛学著名传人的杨时(他在108
7、1年便已师事程歌)对统治者禁洛学的行为作了顽强抗争。他自觉地维护洛学。传播洛学、张大师门。在洛学处境困难时(洛学第一次遭禁,宋哲宋元祐初程颐由帝王师被贬,放归出里),杨时于元祐八年(1093年)在赴浏阳知县任时,绕道络阳,由游酢引荐,师事程颐,遂有“程门立雪”之佳话。而后,杨时于1096年与程颐书,论西铭。宋徽宗时,洛学第二次遭禁延续22年(11031125),杨时不忘师训,在“学者胶口无敢复道”(中庸义序)的情况下,仍著书立说,讲学授徒。他在这期间维护洛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校定了伊川易传,阐杨程颐的思想。经杨时校正的伊刊易传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后朱熹周易本义一书就吸收了伊川易传的思想。伊川易传
8、后来还被定为科学取士的官书。第二,杨时是闽学的真正开创者和鼻祖。福建僻处东南一隅,接受中华文化影响较迟。杨时归闽后,潜心著述授徒,为福建培养造就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人才。特别是其推崇四书的精神和研究义理的方法(为朱熹“四书学”之理论先导),为福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这些都为闽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杨时的“理一分殊”的宇宙观、“明善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的论说、“仁体义用”说等启辿了朱熹,为朱熹学说的产生作了理论的先导。朱熹在四书集往中,共引用了31位学者的语录731条,其中引用杨时语录23条。中国名人大辞典载:“朱熹、张械之学,其源皆出于时”。第三,杨时的思想体系既是洛学的延伸,又是儒学传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课程 追寻闽学大师的足迹 校本 课程 追寻 大师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