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docx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1nervepa1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1neuritisBe11麻痹(Be11pa1sy)r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
2、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组织全国西医和中医的神经科、神经外科、脑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形科、电生理、超声科、影像学等学科专家,编写完成本指南,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01、发病机制1.1 西医病因与病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如潜伏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重新
3、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也有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面神经管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面神经管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容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管狭窄的程度相关。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早期发生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或局部循环障碍,早期髓鞘出现水肿,晚期可出现轴索变性,其中以茎乳孔及面神经管内部分最为显著。1.2 中医病因病机面神经麻痹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症。黄帝内经将面瘫称之为口喝二僻、卒口僻。金匮要略将面瘫记录为喝僻,诸病源候论则将面神经麻痹称之
4、为口眼喝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名之为吊线风。本病的发生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因素。内伤多因劳作过度、起居失宜、情绪郁结,导致面部脉络空虚;外感则与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有关。灵枢经筋日: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哆)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喝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喝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圣济总录风口喝载:论日足阳明脉循颊车,手太阳脉循颈上颊。二经俱受风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口喝僻,言语不正,目不能平视。均指出外受风寒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病机方面,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5、中记载: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喝僻不遂。隋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偏风口喝候日:偏风口喝,是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喝僻也。明确指出患者脉络空虚,面部经筋易感受外邪,筋肉纵缓不收,而发为面瘫。02、临床表现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较多。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少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6%-15.2%,春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在9月份达到顶峰。常起病较急,通常表现为患侧口角歪斜、讲话漏风,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进食食物时,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中,
6、并常有口水自患侧流下。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致外溢。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可于72h内达到高峰。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面肌瘫痪,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肌肉运动时,因健侧面部的肌肉收缩正常,牵拉患侧使上述体征更为明显。患侧眼睑闭合不能,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称Be11现象。面神经的不同部位损害出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同:膝状神经节前损害:鼓索神经损害,舌前2/3味觉障碍;镜骨肌神经分支损害,出现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损害:不仅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还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
7、现疱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syndrome),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茎乳孔附近病变:会出现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体征以及耳后区压痛感。面神经麻痹患者如果恢复不彻底,常伴发瘫痪肌的萎缩、眼睑痉挛、连带运动、患侧面部牵拉感。瘫痪肌的挛缩,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加深、口角反而向患侧歪斜、眼裂缩小旦若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如鼓腮、示齿时,可发现患侧的面肌收缩异常,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患侧眼裂更小。眼睑痉挛表现为面部稍做剧烈表情时患侧眼周肌肉痉挛。临床常见的连带征包括患者瞬目时病侧上唇轻微颤动;示齿时病侧眼睛不自主闭合;试图闭目时病侧额肌收缩;进食咀嚼时,病侧流泪(鳄鱼泪)伴颗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及汗液分泌等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特发性 面神经 麻痹 神经 修复 治疗 临床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