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建设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采购人名称:项目名称:系统项目埠号:供应商名船第一章总体技术方案11.1.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1.1. 国内智慧校园现状分析11.1.2. 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21.2. 总体思路与设计要点41.2.1. 总体规划设计思路41.2.2. 核心设计要点51.3. 设计思想与建设原则71.3.1. 核心设计思想71.3.2. 建设主要指导原则8第二章实施方案102.1. 项目实施方案102.2. 项目组织构架及工作职责102.2.1. 项目组结构图102.2.2. 项目组职责10第三章工程管理153.1. 项目计划管理153.1.1. 项目总体计划153.1.2. 详细执行计划
2、163.1.3. 计划执行控制163.2. 项目沟通管理173.2.1. 项目例会制度173.2.2. 项目汇报制度181.1.1. 文件命名及存储规范191.1.2. 文件发布规范191.1.3. 关键文档管理201.1.4. 文件信息安全213.4. 项目问题处理213.4.1. 问题定义及处理原则213.4.2. 问题反馈及处理流程223.5. 项目风险控制233.5.1. 风险定义233.5.2. 风险处理流程233.5.3. 常见风险233.5.4. 常见风险解决方法233.6. 项目变更管理243.6.1. 项目变更定义243.6.2. 变更需求提出253.6.3. 变更评估及执行
3、25第四章完整技术方案264.1. 供应商管理264.1.1. 仪表盘264.1.2. 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274.1.3. 项目信息管理274.1.4. 项目评价274.1.5. 供应商画像284.2. 信息报送系统284.2.1. 信息报送移动端294.3. 安全检查系统294.3.1. 仪表盘294.3.2. 检查项目304.3.3. 任务安排304.3.4. 维修工管理304.3.5. 维修工移动端304.4. 后勤报修系统314.4.1. 普通用户314.4.2. 管理员314.4.3. 维修人员324.5. 网络报修系统324.5.1. 普通用户324.5.2. 管理员324.5.3
4、. 维修人员334.6. 职工考勘网上上报审批系统334.6.1. 考勤上报344.6.2. 考勤审核344.6.3. 考勤统计344.7. 网络设备管理系统344.7.1. 基本信息管理344.7.2. 设备类型管理354.7.3. 设备库存查询354.7.4. 设备统计351.1.2. 管理员374.9. 人脸识别信息库374.10. 学生管理信息推送系统384.10.1. 消息通道384.10.2. 个性化业务分析384.11. 信息采集系统384.11.1. 表单自定义384.11.2. 信息采集发布394.11.3. 采集信息统计394.11.4. 采集信息394.12. 统计报表3
5、94.13. 会议管理394.14. 车辆管理404.15. 督查督办404.16. 即时通讯404.17. 文档管理414.18. 应用扩展414.19. 移动端管理414.20. 智能咨询系统424.20.1. 自然语言处理能力424.20.2. 意图识别42每日运营数据看板服务424.20.3. 容错能力服务434.20.4. 自学习能力服务434.20.5. 知识发现功能服务434.20.6. 知识库咨询服务要求434.20.7. 知识库优化训练434.20.8. 知识库知识点检查434.20.9. 知识库上线推广444.21. 文件归档管理454.22. 国际处支出管理系统45第一章
6、总体技术方案1.1.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1 .国内智慧校园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智慧校园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大投入应用效果的低产出是智慧校园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硬件投资占68%,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座城市,联网的大学、教学机构和科研单位超过1800个,用户超过2000万人,各校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虽然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及以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目前网络传输速度太
7、慢,宽带网等远程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不高等原因,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有鉴于此,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智慧校园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增加,随着一系列智慧校园工程的实施,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智慧校园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智慧校园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3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
8、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及应用,加快学校管理数字化进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就更加明确了智慧校园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在国家信息化全局中的战略地位。11.2.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陆续建设了很多以学校部门应用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及数据积累,形成了学校独有的智慧校园模式。而校园信息化只是停留在将学校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层面。面对学校不断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全面地促进教学、促进科研、促进管理、促进服务,必须将充分感知学校,按需服务、快速
9、反应、主动应对,让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总结高校目前信息化的发展的趋势,已经从“管理信息化”向“服务信息化”逐步进行转变,主要依赖于资源共享、服务导向架构、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的建设。(1)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加快资源的积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师生和社会。(2)2、服务导向架构基于SOA的理念组织和展现面向师生的一体化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连接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成为服务)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各种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3)3、社交网络
10、基于SNS的设计思想,以教科研、社区活动中的“人”为中心,以教科研活动“过程”为主线,提供面向人际交互与协同应用。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社区生活全过程中的虚拟网络交互环境。(4)云计算云计算不仅带来了新技术,如:虚拟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大大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效率;更带来了一种新的服务交付模式、一种服务化的理念,对提升用户体验、改进教学手段和创新管理文化都带来了新思路。(5)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昭示了不远的将来是真正的后PC时代,移动终端将是人们访问信息和获取服务的主要渠道,将移动计算纳入到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和服务范畴
11、这对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效率、流程重组和实现价值最大化都会有巨大作用。(6)物联网物联网是实现智慧校园的有力途径,它强调感知,即透过对真实世界物体的“感”应取得的数据信息到后台的“知”处理,获得知识和洞察力,辅助决策和规划。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概念,高校也在挂起建设智慧校园的风潮,这些技术手段是其建设的有力途径和必要手段。学校也将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建设智慧校园并向智慧校园发展,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1.2. 总体思路与设计要点总体规划设计思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基础架构高校有着强大、宝贵的资源库,如何将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共享给更多的人,是目前高校云计算的重要建设目标,通
12、过各高校联合建立区域资源云,并通过同步的方式构建资源共享云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用户通过终端即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其所需的教育资源。我校数据中心通过“物理数据中心”、“虚拟化数据中心”到了“私有云计算中心”,并迈向“混合云计算中心”,结合实际的应用需求,云计算技术在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将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得到相应的技术实现。1.2.1.2. 以SoA为架构的运行支撑平台无论是新老系统,所有对外提供的服务都统一注册到SOA架构的ESB总线中,通过BPM的调度,将各个应用系统中的业务连接在一起,实现跨技术架构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作,打破传统业务流程的局限。使所有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更加清
13、晰,系统之间更好地进行功能划分,消除系统之间存在的功能交叉和重复;确保将实现的业务子系统或功能之间能够实现松耦合或紧耦合的互连互通,完成对有效数据和功能的共享;实现跨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和任务分配,不断开发出针对不同业务的跨系统、跨部门流程应用;智慧校园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开发方法,包括采用J2EE体系结构,MVC分层系统架构,WebServices标准数据通讯方式,XM1规范接口技术等。12.1.3.智能化交互感知服务与应用智能化交互感知服务依附泛在网络,借助Pc浏览器、自助终端、手机、Pad及感知设备提供面向用户的智能化交互服务。1.2.2.核心设计要点1.2.2.1. 最大化保护原有投资
14、智慈校园建设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本着“承接历史、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思路进行设计,使得最终设计的系统具备开放性、标准化、易扩展、易升级的要求。在应用系统整体化、功能化和规模化的同时,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能支持用户数和业务量不断扩展的需求。本次项目项目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对原有投资的保护,兼容原有的系统、教育资源,保护已有投资,保护并利用这些系统已积累的宝贵数据资源。1.2.2.2. 多元化资源模型,深层次资源利用分析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梳理辅助教研、学习、活动的所有资源类别(可包括:教学资源、教辅资源、培训资源等);同时,构建不同的资源组织模型,如:按课程类别、按学科、
15、按专业、按年级、按对象、按作者、按时间、按教师工作组等。进而,通过简单、易用的课件制作工具,开发出各类高质量、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另外,可以整合第三方的资源,达到加快优质资源建设的目的。同时,依托于先进的云技术、SNS等技术,简化对资源的管理过程,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未来可通过云计算技术简化资源存储的难度,实现对资源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弹性扩展、按需分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利用SNS技术中好友、订阅、分享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口碑式快速传播,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进一步沉淀。12.2.3.创新型协作模式,个性化服务体验充分挖掘Web2.0、SNS等技术在协作模式上的应用于创新,不仅需要完成对于现有教研群组模式的管理、渗透以及改变,还要转移到教研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日常沟通等技术性维度,更应深入到变革现有教研组织结构、流程的层面。同时,通过实践社区CO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