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剧博物馆观后感.docx
《无锡锡剧博物馆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锡剧博物馆观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无锡锡剧博物馆观后感今年春节期间,我跟随父亲到无锡锡剧博物馆参观。锡剧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又称小昆,因“一支清韵,满口流”而得名。它是以江南水乡无锡为中心(太湖流域)的戏曲声腔体系基本形式,并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唱念做打”五大行当的表演风格。被誉为“江南第一梆子”“江南第一花脸”,在中国地方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锡剧以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为特色。锡剧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兴起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到清末时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性戏剧剧种。锡剧音乐唱腔丰富、结构严谨、曲调优美、表演质朴真挚、表演程式富于变化。一、锦剧起源锡剧在中国的戏曲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它从乾隆年间在无锡流行至今
2、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考证,锡剧起源于明末清初太湖流域的苏州一带。乾隆四十三年(1780)前后锡剧艺人与当地渔夫一同出海打鱼谋生,为当地百姓所喜爱,便叫“小昆腔”。从此小昆腔流传无锡及周边地区。乾隆五十一年(1783)又被传入广东地区。到了嘉庆年间(1796T820)锡剧又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剧种一一“锡剧”。锡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许多民众观看和喜爱。二、锡剧发展锡剧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当时锡剧以吴歌、无锡大雅堂、梅花巷、竹枝词、三声和戏班等地方特色的小戏为基础,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风格独特、独具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小戏如凤鸣苑三打祝家庄等戏。锡剧由
3、吴歌、锡曲、三声和“三才三节”组成的四大声腔流派所构成。经过长期繁衍生息和不断吸收融合其他剧种艺术元素并加以改造和创新而形成了锡剧五大行当:唱念做打、歌唱性、鼓乐曲牌、打击乐和舞蹈动作。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唱念做打”五大行当:唱、念、做、打、舞五大行当相互协调统一而乂富于变化的表演风格。锡剧在形成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段曲折而乂辉煌的历史变迁。清道光十年前后和民国时期是锡剧从“唱、念”发展到“唱、念”及“做”而又由“做”向“唱”和从“唱”转变并逐步形成较完整风格和剧种样式的时期(以下简称“成长时期”)。三、锦剧代表剧目:三娘教子双凤朝阳大三姑娘花为媒三娘教子这出戏以唱词为主,主要讲述了唐文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锡 锡剧 博物馆 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