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14课知识点+基础练习2023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14课知识点+基础练习2023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14课知识点+基础练习2023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4课知识点+基础练习班级姓名学号【知识掌握】第一课: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图像)的功能。近视眼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薄,边缘厚)。2.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第二课J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我们把两个(凸
2、透镜)组合起来,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直到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了观察的方便,可以把这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2 .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我们的组合凸透镜,上面的镜片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下面的镜片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3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是早期的显微镜,也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
3、像放大(一两千倍)。(电子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可以观察病毒、细菌。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第三课:1.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和观察。具体步骤见作业本P6。2 .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是(丝状),蚕蛾的触角是(羽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3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观察到的细节最多,但视野最小。4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14课知识点+基础练习2023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第一 单元 14 知识点 基础 练习 2023 公开 教案 课件 教学 设计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