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docx
《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青年学者论坛】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学界对官学、私学关系下的君子观念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并未足够重视。实则二者紧密相关,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君子”是联结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所谓官学,是指周朝官方之学,周王朝以法律形式颁布的教育制度,官学受教育的对象主体是贵族子弟,也包含平民百姓。在周制的各级行政单位上,都设有教育机构,如州、党的庠、序。官学主要以诗书礼乐为教授内容,据礼记王制记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2、”官学的教授内容与孔子开创的私学之教并非没有关联,孔子曾教诲其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传授七十子之徒“礼乐之教”,都说明私学和官学的共通性。官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即选拔人才:”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周礼乡大夫)“选士”制度三年一期,其测试内容是“德行”“道艺”,目的是“兴贤者、能者”。乡大夫主持“选士”的选拔程序,将选拔结果“书于王”,“选士”制度促进了人才培养,为周王朝的行政体系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民间“兴贤”“兴能”的良好风气。但官学随着周室的东迁而逐渐没落,春秋时期官学已经严重失能,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颁布律
3、令以兴“选士”:“于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乡长之职本为选贤举能,无需以律法形式明令禁止其“蔽明”之举,可见春秋时代官学“选士”之制已呈衰败之势。至孔子时代,官学失能现象愈演愈烈,孔子曾说“学在四夷”,感叹官学的没落,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孔子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见官学没落已成不可挽回之局势,私学的兴起延续了官学职能,先秦儒家君子观念正是在这一局势下,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孔子大力提倡私学,培养了大量文质彬彬的贤人君子。孔子主张君子“文”“质”兼备,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一理念深
4、刻影响了中华君子文化。不过,应该注意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君子”的培养理念,与周代的官学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首先,从培养目的上看,官学追求的“德行”“道艺”与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相一致。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是为了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这从传授者必须是“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的师资要求上就能看到:“古者教民者,里皆有师,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悌、仁义。(白虎通庠序之学)重“道艺、孝悌、仁义”在官学失能后并没有彻底消失,儒家将其延续下来并使之成为自身学说的核心。论语先进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移 君子 文质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