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开题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当代信息科技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二、研究目的意义(背景、现状、文献综述)从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的要求,距今己有16个年头。其间,IT行业迅猛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革,而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这种变革还远远没有结束。2010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国家对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展开了新一轮改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VR、人工智能、3D打印等等等为代表的新型
2、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在这种背景模式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从教育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适当了解接触并应用这些技术,从而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紧跟技术时代的发展,提升信息素养;另一方面,从技术看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应随之变化,利用新型技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构建信息技术学习新平台,开展网络协调合作学习,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
3、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身处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在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加工信息等诸多环节都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技术。在当今这个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时代,中学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了解、掌握、顺应这些技术的发展,从而获得对新技术处理信息的这种能力,并能够正确、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正是本课题探讨研究的问题。同时,新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如火如荼,教师将新技术在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推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在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下进一步提升,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这也是课题实践研究的重点所在。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得到了诸多
4、专家学者尤其是高校学者的重视研究,例如,董玉琦等在“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14.2)一文中介绍了英、日、美国等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总结了他们共性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发现课程内容呈现出向STS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对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启示;刘向永等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动力分析与可能路径”(中国电化教育,2014.12)一文中指出社会、技术、学生等发展需求构成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外源动力,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可能路径;李树培在“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探析”(中国电化教育,2013.3)一文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要
5、融入技术史与技术哲学的知识与思想。这些都是本课题重要的理论储备,同时也为本课题实施效果的度量提供了参考依据。落实到中学教育阶段,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变化。例如,席红旗等在“中学信息技术创客式教学课程内容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一文中介绍了创客式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杨丽在“初中信息技术3D打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一文中列举了3d打印技术走进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孙江山等在“3DCAD支持中学生创造力和空间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了将3DCAD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实现普及和常态化的探索。虽然大多数
6、研窕是单一的研窕,但这些文献中介绍的研究方法和经验都可为本课题借鉴。新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教学手段的运用。例如,刘宗顶等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1)一文中介绍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主要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构建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开展网络协调合作学习,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翁宗琮在“云存储软件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9)中侧重阐述了云存储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应用;刘松梅在硕士论文“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应用”中研究了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
7、学设计的实现;张亚娇硕士论文“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提出并验证了微课与分层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虽然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型不可能原样照搬,但也都是本课题的重要参考。本课题的研究,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与时俱进,在理论探索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教学实践方面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三、研究目标与内容在IT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这一平台,培养学生既符合时代特征,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的信息素养,不管是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还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意义重大。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1、新兴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融合2、信息技
8、术课程中创客精神的培养3、技术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上述方向中,第1项、第2项主要为纵向(教育接轨)方向上,第3项主要从横向(行业发展)方向上,研究新时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指导教学改革。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到教学手段紧密联系起来。很多新型教学手段,例如MOOC,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但需要合理使用,为教学目的服务,最终都是为了达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也为教学改革做出努力。四、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理论研究贯穿始终。在课题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持续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实践验证,提出阶段性
9、结论,并不断升华,总结理论成果,整理成文。2、整理资料、文献,学习思考,总结提炼。这部分工作主要在项目初期。不仅局限于教学资料和论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紧跟行业新技术、新热点和新政策,发现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现象,用信息技术的视角加以分析凝练,在课题框架下,提出系列化教学目标,并设计实施。3、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在课题实施的教学活动中,需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并探索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开设对比课、讨论课,运用翻转课堂、MOOC、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需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4、归因研究,提出结论。在研究中后期,对阶段性的教学成果,或出现的差异化现象,分
10、析归因。此项工作可运用设计调查量表,研究典型案例等方法,寻找相关因素,对前期的工作效果予以阶段性评价,并及时加以调整。5、研究结论系统化,教学实践成体系。课题研究后期,主要为整理总结阶段。基于持续的课题研究,串珠成链,形成完整的研究结论和教改体系。并希望在建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能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五、可行性分析1、优秀的科研团队本课题组成员是由苏州外国语学校多名中学骨干教师组成。成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取得硕士学位者占67%;苏州高新区学科带头人1人,教研组长1人,高级教师2人;团队学术能力较强。本课题组成员中多名教师曾主持或核心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已结题:近五年来,在市级以
11、上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获奖十余篇。2、己有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组成员全是一线的任课教师,对于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有实践经验,理解深刻。对本课题,前期已经收集了和课题相关的期刊论文、硕士论文等30余篇,并开展了集中学习讨论,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主持人周晓燕曾独立主持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中英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并于2014年12月顺利结题,作为核心成员多次参加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对于课题的开展有着成熟的经验;成员都是学校一线骨干教师,热爱教学研究,科研氛围浓厚。学校和教研室对教研科研的开展都非常重视,在研究资料的获得、人员、经费支持等方面均能给予保
12、障。六、步骤和计划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3、理论研究贯穿始终。在课题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持续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实践验证,提出阶段性结论,并不断升华,总结理论成果,整理成文。4、整理资料、文献,学习思考,总结提炼。这部分工作主要在项目初期。不仅局限于教学资料和论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紧跟行业新技术、新热点和新政策,发现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现象,用信息技术的视角加以分析凝练,在课题框架下,提出系列化教学目标,并设计实施。3、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在课题实施的教学活动中,需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并探索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开设对比课、讨论课,运用翻转课堂、
13、MOOC.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需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6、归因研窕,提出结论。在研究中后期,对阶段性的教学成果,或出现的差异化现象,分析归因。此项工作可运用设计调查量表,研究典型案例等方法,寻找相关因素,对前期的工作效果予以阶段性评价,并及时加以调整。7、研究结论系统化,教学实践成体系。课题研究后期,主要为整理总结阶段。基于持续的课题研究,串珠成链,形成完整的研究结论和教改体系。并希望在建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能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七、人员与分工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内分工周晓燕高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课题管理金雷华一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课题协调赵凌君高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吴荣荣一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材料整理刘萃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活动记录胡校菲二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案例分析胡玉霞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八、预期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论文期刊2018.5周晓燕公开课、评优课证书2018.5金雷华课题中期总结、研讨会中期报告2018.5周晓燕专题教案评比证书,发表期刊2018.5赵凌君微课素材视频2018.5吴荣荣论文集纸质文集2019.5胡玉霞教师/学生作品集(含实物)光盘、实物2019.5刘萃网络平台网站2019.5胡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