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整理版.docx
《精品文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整理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江苏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对于本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显著,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南京财经大学“2+2”人才培养模式,就在学生入学前2年暂时不分专业,按照学科大类统一招生,统一开设课程,共同培养,以达到夯实学科基础的目的。大学三年级开始的后两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等方面,重新选择专业,分流培养;主要有:“本科学历教育+国际执业资格教育”培养模式;“国内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另外,为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学院与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合作“3+1+1”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境外交流学习”培养模式等;作为一所综合性大
2、学,南通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西方国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经验以及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利用校企资源,探索校企订单式培养人才;江苏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五个专业,分别属于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在招生时先按成绩分专业招生,但在前2年所有专业统一开设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大三开始再根据规定综合考核成绩在专业前10名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和就业需求自由选择其他专业学习。并且提供“双学历”培训,即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可以互选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发放第二学历证书。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由于经管
3、类课程内容和原理基本相通,专业基础课程相近,因此能够做到各专业统一开课。在拓宽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面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专业,这也是对我国的传统教育“规章制度”的一个突破。“国内学历+国际学历教育”模式实质上与“本科学历+职业资格教育”模式类似,为学生就业提供了除学历教育外另一块敲门金砖,也为将来就业增加一层保障。“境外交流”模式为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经济交叉、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订单式”培养模式,直接促进高校的本科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增加毕业生就业率,降低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培养模式在解决就业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同时也
4、为高校带来了经济效益。有不少高校把除本科学历教育之外开拓其他教育培养模式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劣势和威胁分析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中小企业大量发展,对于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因此,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会计专业,原有的财会专业不断扩招,但相关教学基础设施没有相应配套,一个教室近百人听课,使得各种教学方法难以实施,教学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一)会计专业毕业生知识面窄、就业渠道单一根据调查发现,无论是按大类招生的“2+2”模式,还是合作办学模式等,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显著不同的是增加了学生手中的证书
5、数量。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沿袭了改革前的“基础会计(或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思路。成绩合格后毕业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各类新的培养模式无非是在原证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的证书。虽然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由于就业压力,许多学生把考研和考证作为学习的目标。对专业课的学习以应付期末考试为目的,选择大量考试题反复练习,不求甚解,实质上完全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本学历外,选择其他的教育方式完全是为了能够拿到那张证书,也为将来就业增加一块敲门砖。从专业知识的再现能力上,高校毕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能够达到用于解决一般性学习问题
6、或完成一般性记账、算账的工作任务,成了记账先生,缺乏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会计知识的能力。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形成的招聘习惯,使得学生在进入第7学期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投简历、参加各类招聘会等;也有学生开始为考研而把精力放在攻读数学、政治、英语等课程方面。而诸多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多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却无法按照高质量的目标完成。并且在“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课程安排与职业资格考试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众所周知,目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一般是在当年的5月份左右报名,当年11月份考试。即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大三、大四学习,学生在大二报名必须大三才考试,若报考必须自学或者
7、交钱上辅导班;若等到大三学完会计专业课后再报名,要等到大四考试。大部分学生准备拿职业资格证应聘找工作,只有通过辅导班提前学习专业课。另外,会计专业学生所修课程的成绩只在本校得到认可,要参加诸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不能免考任何课程。无形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学生精力、财力的浪费。(二)财经、法律意识淡薄在高校的职业教育中,对于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准则等课程相对很少或不重视。甚至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不能够应用企业失败的实际案例中或者案例太过教条化,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在面对诱惑或者各方压力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文档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分析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