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docx
《湖北省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湖北省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充分发挥应急避难场所在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用于受灾群众应急避险、集中救援和生活保障,具备应急避难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场地和建筑。第四条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要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合理
2、布局、平灾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名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部门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名录和规划布局应当统筹考虑当地往年安置受灾群众数量、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的风险程度、当地人口数量及其发展趋势等因素。第七条发展改革、财政、住建、文旅、体育、环保、教育、卫健、地震、市政、城管、通信、电力、水务等部门和
3、单位,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相关工作。第八条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两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适用于因强烈地震,导致避难人口众多、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不宜在建筑物内避难的情形;综合应急避难场所适用于其他情形。第九条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应当至少建设或确定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市(州)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数量根据人口规模、地震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内应当至少建设或确定一个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县级人民政府、市(州)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数量根据人口规模、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第十条地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应急 避难 场所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