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docx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初二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2、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答复1215题。(共7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属:要:14 .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15 .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答
3、复以下问题:(17分)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 .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I1文中哪些话说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三
4、、阅读?桃花源记?片段,答复以下问题:(9分)17、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3)处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遭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20、阅读思考,简要答复:(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5、。(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课后 练习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