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docx
《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臼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日:嗟夫,诗之指虽
2、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日:
3、“岂弟君子,神所劳矣。”(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注】岂弟(kdit1):即“恺悌”,和乐平。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之游三年游:交往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绝:超过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报:回复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与之游三年8 .乃者官于杭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C.君以进士得官郃以星知之D.吾常诵之云尔举世莫知之也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
4、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4 .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参考答案1 .D(回报)2 .A(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3 .(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蔽贤者)却蒙蔽他,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评分建议:“所以”,“绝民”,判断句,各1分。)(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但它美妙高明之处,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难以知晓,(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4 .有其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晁君成 诗集 叙文 阅读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