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全.docx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框结构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底层框架,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结构设计中抗震墙如何设置,有时需要反复计算,多次与建筑专业协调。作者
2、在总结多年底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对剪力墙布置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1剪力墙布置原则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5m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
3、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另外要克服矫枉过正的偏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2剪力墙使用材料规范中规定6、7层且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框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砌体抗震墙适用于总层数少、柱距较小、平面规整的建筑,它造价低,施工方便。但无论是在使用上或抗震上,还是采用混凝土墙好。计算其在相同高度和截面尺寸下的刚底之比,先假设它们同为整体墙(开小洞口),由整体墙截面的等效抗弯刚底公式:EIeq=EIw/
4、1+9u1wAwh)式中,E为剪力墙弹性模量;I为考虑洞口影响后的水平截面惯性矩;U为截面上剪应力不均匀系数,矩形截面取12;Aw为考虑洞口影响后的水平截面折算面积;H为剪力墙计Mo因IwAwH仅与墙的几何尺寸相关,由假设可知混凝土剪力墙与砖剪力墙的上述参数相等过样它们的刚度比就成为材料弹性模量之比。由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4.1.5可得,C3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31OMpa.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表3.2.1-1得Mu1O砖、M1O砂浆砌体的抗辰强度f=189Mpa。所以同一位置相同几何条件的混凝土剪力墙与砖剪力墙的刚度之比i=EC/E
5、m=310/3024=9.92。经验算这一结果对于几何条件相同的小开口墙和连肢墙同样适用。因此相同条件下C30混凝土墙刚度相当于Mu1O砖、M1O砂浆砖墙的9.92倍,由此可见采用混凝土墙可大减少底层剪力墙的数量,经笔者总结多个底框工程实例经验,常规底框结构设计时既符合抗震,又较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剪力墙截面积大约占上层砖混结构同方向墙截面积的5%10%,而要达到同样要求所需的砖砌体剪力墙则远远大于这个比例,所以采用混凝土墙可使底层开间布置更加灵活,可利用空间更大。由于用量少,总造价也仅比砖砌体剪力体系,使结构遇地震时延性增大,避免了出现脆性破坏的概率。现在新规范已经缩小了6、7度时采用砖剪力墙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抗震 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