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ocx
《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总则1.0.1为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确定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1.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满足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无粘结预应力筋unbondedtendon采用专用防腐润滑涂层和塑料护套包裹的单根预应力钢绞线或单根预应力纤
2、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之内时,其与被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2.1.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内或构件外配置无粘结预应力束并通过张拉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2.1.3 体外预应力束externa1tendon布置在混凝型吉构构件截面之外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仅在锚固区及转向块处与构件相连接,简称体外束。2.1.4 体外预应力externa1prestressing由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之外的后张预应力筋产生的预应力。2.1.5 转向块deviator改变体外预应力束方向的、与混
3、凝土构件相连接的中间支承块。2.1.6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fiberreinforcedpo1ymerbar用连续纤维束按拉挤成型工艺生产的棒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简称纤维筋。按增强材料不同可分为碳纤维筋、芳纶纤维筋等。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Ec混凝土弹性模量;Ep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Es普通钢筋弹性模量;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U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ptk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极限强度标准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v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或箍筋的抗剪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作
4、用效应及承载力F1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M弯矩设计值;Mcr受弯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值;Mk一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q一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u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Np无粘结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的合力;Npe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总有效预加力;V剪力设计值;con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pc受拉区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pe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pu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wmax一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计算最大裂缝宽度。2.2.3 几何参数A构件截面面积;An构件净截面面积;Ap无粘结预应力筋截面
5、面积;As普通钢筋截面面积;B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b截面宽度;bd一平托板的宽度;b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的翼缘宽度;b,fT形或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宽度;h截面高度;h截面有效高度;h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的翼缘高度;h,fT形或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hp纵向受拉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s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IO一换算截面惯性矩;W一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O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Um计算截面周长,取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E无粘结预应力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
6、量之比;p综合配筋指标;Y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n型钢剪力架相同伸臂的数目;k考虑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壁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PP无粘结预应力筋配筋率;PS普通钢筋配筋率;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ctkz1im一荷载标准组合下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值;ctqjim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值。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在施工阶段对实际受力状态进行验算。3.1.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结构计算,并
7、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模型应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宜建立整体模型进行分析;2当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预应力作用效应宜分别建立模型进行结构分析;3预应力构件及与预应力构件相关的非预应力构件均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的影响;4由预应力作用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构件截面的几何特征可按毛截面计算。3.1.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定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次轴力等应参与组合计算。计算预应力作用效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YP应取1O;不利时YP应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无 粘结 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