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_4.docx
《《拿来主义》教案_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教案_4.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 .了解“杂文”的相关文体知识,领会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3 .梳理文章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4 .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时的态度,学习作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方法一批判性地继承与创新。【教学重难点】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文人多傲骨,也多心怀天下。当一个时代,被乌云所笼罩之时,心忧天下者,于弹精竭虑中,思索救亡图存的法门;于虎啸龙吟中,喊出时
2、代的最强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拿来主义,听一听,那是个时代文人的声音。环节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一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O2 .了
3、解时代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3 .了解“杂文” 内涵: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
4、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内容: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 .明确字音自邮(XO)理起(ju6)残翼冷冬(gongZhi)冠冕(guanmin)序背dinse)脑箱(su1)譬如(Pi)孱头(Cdn)蹩进(bi6)国粹(cui)2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自诩:自夸
5、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冠冕:很体面,有气派。孱头:懦弱无能的人。(二)初读课文【思考1】文章提到哪些“主义”?找到并作简单解释。明确“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把“国货”盲目地送去国外。送来主义:西方国家抛给的“残羹冷炙”。拿来主义: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思考2】划分文章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2段):作者从“主义”二字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第二部分(3-5段):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6-9段):作者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提出“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第四部分(
6、10段):总结全文。环节四:文本研究【思考U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再谈“拿来主义”,这样写属于先破后立,破中有立。这样,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使“拿来主义”的提出顺理成章;“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谈它们可以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思考2】研读“送去主义”1“送去主义”都送去了什么?明确从时间上看,一直在送;从数量上看,逐渐减少,实质上是逐渐断送我国的民族文化。2.为什么要用“捧”?“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
7、显出一点进步了”写这两句话有什么目的?明确(1)“捧”本用以表现出恭敬郑重之意,此处讽刺国民党政府媚外丑恶嘴脸。(2)“不知后事如何”说的是古董,国民党政府在把古董送出去以后不会再把它们拿回来了,在这里把已知的事实反着说,用反语增强了情感。”也可以算得是显出一点进步了”说的是活人代替了古董送出去,古董送没了之后要开始送人出去,这其实是当时国家的衰败,并不是进步,这里也是反语。3 .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是怎样的呢?“送去主义”的后果在哪一段体现?明确第三段4 .试分析这一部分的论证方法。明确第三段使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当时的中国政府”比作“自诩太阳的尼采”,奉行“送去主义”必将是夜郎自大,自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教案 _4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