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 安嘉莉.docx
《逆流而上》 安嘉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流而上》 安嘉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式技巧,也一样不会有结果。因此,练动中禅培养觉知时一定有适当的技巧和正确的了解。要实际去做,培养觉知直到真正知道它、见到它、了解它,并且在身心之中发现它。必需有适当的形式技巧和正确的了解要领。不要静止不动,要一直不停地动作。运用技巧精进地练而不要有所祈求或期待,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规律动作的练包括双手放在大腿上,手掌向下,右手掌向右转正,举起右手,降下右手停在腹部上,左手掌向右转正,举起左手,降下左手停在腹部上,右手向上移动停在胸口上,右手向外移动,降下右手停在大腿上,右手向左转平,左手向上移动停在胸口上,左手向外移动,降下左手停在大腿上,左手向右转平,不断重复练这个循环动作。持续练培养觉知是
2、非常重要的。当你的觉知(Sati正念)变得越来越强大,心也变得越来越安稳(正定)时,你会逐渐产生解脱的智慧(般若),最终你会自己亲身了解和证实真理,不再从他人那里得到,也不需要外在的验证。依照XXX的教导,练动中禅而生起的智能有四个层次(记忆而知、思惟而知、通达而知、亲证真知),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知道身体的动作“。当你能够“感知或知道身体的动作”而觉知越来越强大时,你会逐渐产生智慧,了解下列事物(所缘、对象)的次序:首先,你会了解自己只是“色-名”(-)。XXX对于“色一名”或“名-色”的说法有不同于传统的解释,他只是借用现有的传统名相来诠释他自己独特的体悟。他所说的“色-名
3、”是指“身与心”之间的关系,而所谓“知道色-名”就是指你会了解:自己只是身与心缘起的一个现象,其中并没有一个“我”。接着,你会了解身体的动作和心的动作。身体的动作包括行、住、坐、臣卜;心的动作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你也会了解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疾病。身病指头痛、胃痛等,心病指满意、不满意的念头等。当你了解“色-名”之后,你会了解苦、无常、无我(一切存有的三个普遍持性)。苦(dukkha)是指对“事物的不可改变”无法承受之苦(例如生老病死);XXX(anicca)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我(anatta)是指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我。世间万法都具有这三种特性,必然如此,不会改变。接着,你会了解
4、世俗谛(世间法的真谛),你可以完全了解一切世间法。例如,你会了解钱只是一种金属或纸张,只不过是人们认定它有价值而已。这种了悟就是觉知、正定及解脱智慧(觉定慧)。SaCCr是真理、真谛的意思。如果就世俗分别而言,真谛是指世俗谛,你会了解这个世俗真谛;如果就自心亲证而言,真谛是指第一义谛,你也会了解这个第一义真谛。鬼、神、地狱、天堂、罪报、功德等等一切万法都有可由分别而知的世俗真谛,也有唯自心亲证乃知的第一义真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XXX和培养觉知的过程。佛陀是指具有解脱智慧并从迷惑中觉醒的人,而宗教则是指一个庇护所,而这个庇护所存在于一个具有清净、光明和寂静之心的人内在。如果只是研究而没有
5、实际去练培养觉知,那只是用脑子记一堆知识而已,而不是用心清楚地真正见到。当你完全地知道、见到并了解了世间法,你就不会再迷信执着世间法了。从培养觉知而生起的智慧是一种真正的见解或洞见。在第二阶段中,你需要继续培养觉知,当念头生起时,你应当见到它、知道它并了解它,但不要专注它,也不要停止培养觉知。当你能感知或知道念头的生起而觉知越来越强大时,你会生起智慧了解下列次第的事物(所缘、对象)。这些事物包括名-色、境-触-流转以及贪、瞋、痴等。当你清楚地了解了这些事物,你就能见到、知道、了解并真正触及它们。这时内心会生起喜悦,你的心会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但是你要继续修行,不要执着于那种喜悦。另外,
6、当你亲知亲见时,就不用再那么用力作意地去觉知了,因此觉知就会减弱而不会再像之前那么强猛。但是亲知亲见不同XXX,一旦你亲知亲见,从此以后就永远不会再迷失了。4 .如果想要继续修行,就必须越来越觉知自己的行动,这样解脱智慧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当你清楚地认识到烦恼、贪欲、执着和业行时,这些问题就会减少或消失。当你达到解脱智慧的境界时,你会对自己的智慧有绝对的信心。但是要注意,当你达到这个层次时,不要执着于喜悦。5 .继续修行,你将会了解戒、戒器、定器、慧器。戒指的是身口意的平常心,也就是中道心;器指的是装放相同事物的。戒器是指各种身口意平常心的;定器是指正定的;慧器是指解脱智慧的。烦恼可以分为粗、
7、中、细三种,粗烦恼包括贪瞋痴等烦恼,以及贪欲、执着和业行等。除去粗烦恼后,戒(平常心)自然就会产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戒(平常心)”能让我们正常而不必持守各种戒条的原因。定是除去中烦恼的工具,中烦恼包括贪着奢摩他(止)静定的欲漏、有漏和无明漏。智慧则是除去最后细烦恼的工具,细烦恼指的是无明。6 .在了解戒、戒器、定器、慧器后,你将会认识到两种静定:(1)专注的静定(奢摩他定):这种定不具备解脱智慧。(2)内观的静定(毗钵舍那定):这种定是你清楚认识、真正了解并清楚地看到、真正地看到的静定。通过培养觉知,这种静定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因为这种定是当下现成的,它本来就存在,不需要特别修行。有了这种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逆流而上 安嘉莉 逆流而上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