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方案.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概述从20世纪末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逐渐成为热门专业。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企业纷纷采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政府、事业部门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带来了数量巨大的需求缺口。二、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
2、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建设与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开发和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进入信息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国家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科学研究、开发与应用、教学等工作。1 .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2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3 .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适应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
3、的相关技术问题。4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5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6 .应用知识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7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实践环节中,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并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一定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
4、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三、培养规格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7年。对于因成绩或读辅修专业等原因的学生,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7年。本专业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要求:1 .完成的总学分不低于169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26学分)。通识选修课中经管类、美育类、工程技术类三类课程至少选修一门。2 .符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才能获得本专业认可的学士学位。四、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知识架构1 .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5、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掌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2 .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论文写作能力。3 .学科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电磁学、力学、光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 .专业性知识:系统地掌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掌握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科学 技术 专业 双语 人才培养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