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7月1 土壤三普的目的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11普查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普查的思路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2 土壤三普的范围与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普查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普查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2.3 技术路线与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4 普查进度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2.5 普查工作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2.6 主要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3 土壤三普的准备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3.1 制订全国工作方案与省级实施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制定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3.2.
2、1 制定全国土壤三普专项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3.2.2 省级土壤普查操作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筹建三普技术专家组错误!未定义书签。3.4 编制土壤普查工作经费预算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5 筛选测试化验实验室错误!未定义书签。3.5.1 检测实验室错误!未定义书签。3.5.2 质量控制实验室错误!未定义书签。3.6 数据安全与保密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构建土壤普查工作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4.1 制作土壤普查工作底图错误!未定义书签。4.1.1 图件等资料收集整理错误!未定义书签。4.1.2 生成工作底图错误!未定义书签。4.2.2 预布设样点省级校核错误!未定义书签。4.2
3、.3 样点编码错误!未定义书签。4.2.4 土壤类型编码错误!未定义书签。4.2.5 样点信息与任务赋值错误!未定义书签。4.2.6 样点信息加密分发错误!未定义书签。4.2.7 预布设样点省级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4.3研发土壤普查工作平台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5组织开展土壤普查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5.1 试点区域选定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培训普查技术队伍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5.4 开展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6外业调查采样错误!未定义书签。6.1 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外业调查采样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6.2.1 人员组
4、织错误!未定义书签。6.2.2 工具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6.2.3 培训与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6.3 外业调查采样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6.3.1 样点现场确认错误!未定义书签。6.3.2 样点调查信息与填报错误!未定义书签。633样品采集错误!未定义书签。6.3.4 样品量错误!未定义书签。6.3.5 样品包装与运输错误!未定义书签。6.4 外业调查采样的质量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7内业测试化验错误!未定义书签。7.1 土样制备保存流转检测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7.2 样品制备与分发错误!未定义书签。7.5 内业测试质量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8土壤生物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8.1 土
5、壤生物调查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8.2 样点布设与采样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生物调查的成果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9成果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9.1 样品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9.1.1 国家级土壤样品库错误!未定义书签。9.1.2 省级土壤样品库错误!未定义书签。9.2 数据汇交与数据库构建错误!未定义书签。9.2.1 数据填报与传输错误!未定义书签。9.2.2 数据审核错误!未定义书签。9.2.3 数据库构建错误!未定义书签。9.3 土壤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9.3.1 数据资料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9.3.2 土壤类型制图与更新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9.3.3 土壤属性图制作方法
6、错误!未定义书签。9.3.4 土壤专题图制作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9.3.5 制图结果验证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9.3.6 图件编制与出版错误!未定义书签。9.4 总结报告编写错误!未定义书签。9.4.1 土壤三普工作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9.4.2 土壤三普技术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9.4.3 土壤三普专题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9.5 土壤普查成果的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9.5.1 省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9.5.2 国家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9.5.3 土壤普查成果的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1外业调查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2剖
7、面样点调查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1耕地园地土壤样品检测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2林地草地盐碱荒地土壤样品检测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3盐碱地水样检测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技术规程统一规范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的总体组织与任务要求,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准备工作、外业调查采样与内业测试化验等具体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成果汇总与验收等。1 土壤三普的目的与要求1.1 普查目的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
8、依据。1.1.1 土壤三普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耕地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质量红线,需要摸清耕地土壤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已查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土壤的“全面体检”。1.1.2 土壤三普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9、,节约水土资源,促进农产品量丰质优,都离不开土壤肥力或土壤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指导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都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1.1.3 土壤三普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用地土壤质量;农田土壤酸化面积扩大、强度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增强,土壤污染趋势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士传病害加剧,制约土壤各项功能发挥,导致土壤健康下
10、降。为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造林种草用地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需开展全国土壤普查。1.1.4 土壤三普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利用率。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农林牧业生产布局落实落地,因土适种、科学轮作、农牧结合,因地制宜多业发展,实现既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保食物多样,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土壤普查基础数据作支撑。1.2 普查的思路与目标开展土壤三普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批示
11、精神,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质量家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遵循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原则,以土壤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为支撑,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强化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分析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的“六统一”技术路线,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土壤表层样与剖面样采集、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政府保隙与专业支撑等“六个结合”工作方法,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组织实施,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对耕地、
12、园地、林地、草地与部分未利用地土壤的“全面体检”。2 土壤三普的范围与任务2.1 普查范围覆盖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林地、草地中突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潜力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2.2 普查内容以校核与完善土壤分类系统和绘制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国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障碍退化状况,查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后备耕地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系统完善我国土
13、壤类型。2.2.1 土壤类型校核完善。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类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剖面观察等方式核实与补充土壤类型,完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并推进典型区域土壤系统分类。2.2.2 土壤剖面性状调查。通过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挖掘观测、剖面样本制作、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普查剖面土壤发生层及其厚度、边界、颜色、质地、孔隙、结持性、新生体、植物根系和动物活动等。对于典型障碍土壤剖面,重点普查1米土壤剖面内沙漏、砾石、粘磐、盐磐、铁磐、砂姜层、白浆层、潜育层、钙积层等隙碍类型、分布层次等。2.2.3 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分析。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普查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有机质、酸碱度、营养元素、
14、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典型区域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指标。2.2.4 土壤利用情况调查。结合样点采样,重点调查成土条件、植被类型、植物(作物)产量,以及耕地园地的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排灌设施情况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做法和经验。2.2.5 土壤质量状况分析。利用普查取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剖面性状和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开展土壤质量分析,摸清土壤资源质量现状。2.2.6 土壤数据库构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壤类型图、采样点点位图、剖面分布图、养分
15、分布图、土壤质量图、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图、地形地貌图、道路和水系图等。属性数据库包括土壤性状、土壤隙碍及退化、土壤利用等指标,土壤利用类型数量、质量等数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土壤数据管理中心,对数据成果进行汇总管理。2.2.7 普查成果汇交与应用。组织开展分级土壤普查成果汇总,包括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开展数据成果汇总分析,包括土壤质量状况、土壤改良与利用、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农林牧业布局优化等。开展40年来全国土壤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提出防止土壤退化的措施建议。开展土壤盐碱、酸化等专题评价,提出治理修复对策。2.2.8 土壤样品库构建。依托科研教育单位,构建国家级和省级土壤剖面标本、土壤样品储存展示库,保存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剖面标本和样品。有条件的市县可建立土壤样品储存库。2.3 技术路线与方法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业普查、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体系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础,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模型模拟技术、现代化验分析技术等为科技支撑,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