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科学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再论科学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摘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公立医院系统、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现实因素的综合考察,提出构建公立医院新的内部管理模式应进行病区管理职业化、诊疗管理人性化、医护管理层次化、后勤服务主动化、经济管理透明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运营管理简捷化等“七化”调整。分析了新模式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了个方面:一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透明、高效,且内部运行机制的适应能力更强;二是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力军,是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的构建,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
2、程,关系到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成败和医疗工作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公立医院主要涉及到2类人,一是病人,二是医务人员。“以人为本”就要求,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心尽力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必须坚持以医务人员为主体,想方设法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激情,竭尽所能地创造条件,让全体医务人员充分施展才华。公立医院是医学人才、医疗资源汇聚之地,承担着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求,在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时,不能就事论事、只顾眼前,也不能孤立地看待防和治,而要将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卫生执法监督等卫生服务体
3、系建设,与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财政保障等投融资体系建设等一并通盘谋划。公立医院是一个完整的巨系统,涉及医疗.、护理、药事、医技、后勤、物价、财务、工程技术、人事、经营、行政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就要求,在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时,不能倚轻倚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而要结合实际,综合分析,统筹安排。1、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应该详加考察的现实因素当前,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已经映射到医疗服务体系乃至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之中,干扰着医疗、卫生服务中公平和效率的实现。换个角度看,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同时也是公立医院现有问题存在的根源和土壤
4、。正是这些问题和因素的存在与交互作用,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公平和效率低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有许多人将导致医疗、卫生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政府投入不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运用内因与外因辨证关系和科学发展观的原理来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公立医院系统、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运行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医疗服务公平和效率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一些。因为公平和效率,反映的是资源如何分配和如何使用,而与资源的多少没有太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立医院系统、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深层次的运行规则,才是我们在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时必须详加考察的现实因素。1
5、.1 公立医院正在扩张现行公立医院系统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的作用集中表现为一个必然的结果,即公立医院扩张趋势日益显著。我们可以看到,在公立医院,医生多收病人、多开方,医院创收增多,医院工作人员待遇相应增加,医院领导政绩更加突出整个医院以经济为纽带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当前体制之下,医院经济实力强,医院就更有能力和条件上设备、上技术,医院的优势更加明显,医生收住病人的能力更强。这样的医院,就表现出了扩张的要求和趋势。实际上,所有的城市公立医院都是处于扩张之中。其原因有三: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就医能力不断增强;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老年病增多,就诊病人的总数在一段时
6、期内必然有所增加,必须扩张。二是医疗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各级城市公立医院包括专业科室竞相挖人才、上设备、上技术,实现扩张。三是政府依靠经济调节的办法,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对医保、新农合病人设置不同的门槛费和报销比例,以引导病人到社区、乡镇首诊,但并没实现预期的分流效果,阻碍不了公立医院的扩张。病人为什么争着去大医院就诊呢?因为大医院有专家,有设备。政府当前所采取的经济调节方法,并无实效。城市公立医院全民扩张的冲动源于经济利益的趋动,基层医疗的萎缩源于患者求生的本能。公立医院的扩张,可说是公立医院系统运行中的潜规则使然,究其根源还在于当前的机制、体制,不可逆转。其结果只有2个:一是医疗机构有的活
7、、有的死,竞争更加无序,市场更加混乱,甚至造成新的社会矛盾;二是资源更加集中于城市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城乡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继续萎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加突出,医疗服务的公平和效率受到更大损害。可以想象,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农村病人看病的交通、生活费用都会成为一大负担,这笔用于医疗而又没有实际诊疗效用的费用,本身就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1.2 医疗服务体系不科学一是重点发生偏移。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而农村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简陋,人才匮乏,专家下不来、人才留不住、设备上不去,资金、人才等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病人也大量流向城市大中医院。城市,事实上成为了
8、医疗工作的重点。二是政策不配套。比如,在宏观调控方面,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床位、人员、设备、经费等医疗资源的调控力度极为有限。在运行机制方面,我们强调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但实际运行中都不同程度地走样变形,实际效果较政策初衷大打折扣。在价格体系方面,我们要求调整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提高服务、技术收费标准,降低药品收入比例,避免“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但现实是医院还在靠药品加成、设备检查增效,这也是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不同级别医院服务价格差异的存在,初衷在于引导病人向下级医院分流,但是实施结果不仅未形成分流,反而造成下级医院
9、因技术、服务的廉价而导致人才、资金等资源流失。政策、制度是用来调整利益关系的。一种政策,一项制度,只有不与人们的利益相悖,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换句话说,显规则只有找到与潜规则的契合点,才有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我们在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新的管理模式时,就需要对现有的政策、措施全面考察,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为显规则和潜规则找到契合点。三是医疗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合力。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竞争过度,无序化明显。医疗服务体系是分层次的,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是有区域性的。医疗市场的竞争,在同层次、同区域中实现,才有利于增加医疗服务体系的活力。但现在一些公立医院竞相蚕食基层医疗市场,
10、形成过度、无序竞争,医疗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各自为战,内耗加剧。另一方而,对于医疗服务工作的管理,政出多门。近年来,军队医院、行业医院逐步面向社会,但并没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管之中;卫生系统内部,城市医疗机构业务工作从属各级医政部门管理,农村医疗、社区医疗则从属各级基妇部门管理。管理上的政出多门,竞争上的过度、无序,必然严重影响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1.3 卫生服务体系没理顺一是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比如,医疗卫生究竟指医疗,还是指卫生;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有何区别,医疗急救中心(有的地方叫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究竟是公共卫生机构还是医疗机构;基本医疗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何谓基本等等。名不正则言
11、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基本概念不清对理清卫生工作思路造成了很多干扰。二是机构设置混乱。单从城市承担医疗功能的机构来说,有各级综合医院、皮肤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心胸医院、眼科医院、脑科医院、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一些疾控中心承担着结核病等传染病免费治疗任务;“非典”后,各地又统一建立传染病医院,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医院。这些机构,职能本就交叉,加之串收病人,可以说综合医院不综合、专科医院不专业,设置混乱,职能混乱,管理起来更是混乱不堪。三是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各级、各地出台了很多卫生工作评价监督办法乃至法律法规,但这些规定,都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卫生部门自身的立场之上
12、。卫生承担的是社会保障职能,卫生工作的好坏就要看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贡献大小。从这个意义之上来说,卫生工作的评价监督要从基本理念和根本立场上予以调整。实际上,单从字面意义来看,卫生者,护卫生命也。如何护卫生命呢?一是防病,二是治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防和医疗两项工作。当然,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保障事也,对于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必不可少,而且这项综合管理工作又包含着对内、对外2项职能,即卫生机构自身管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因此,从业务方面来说,卫生工作主要包含3项内容,即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卫生执法监督(卫生执法监督实际上也是疾病预防的1个方面)。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卫生工作都离不开这3项内
13、容,这3项内容也存在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预防工作做好了,疾病的发生就少,疾病治疗任务就轻;相反,如果一段时间疾病治疗工作量大,首先就要反省预防工作如何,如果预防工作没问题,那就得考虑环保、生态等其他因素了。科学的卫生服务体系就应该以此为思路来建立,让其中各个部分界限分明,又整体统一。2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构成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新的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避原有矛盾,二是填补原有漏洞,三是不造成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四是必须能以公立医院现行模式为基础进行调整,五是合乎医院管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经全面分析公立医院管理现状、卫生改革导向和医疗事业发展
14、要求,新的模式要求对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进行以下调整:2.1 病区管理职业化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将一级医院和二、三级医院门诊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医院病区予以改造,建设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病区,并在收费标准、设施添置等方面予以配套,增加病人选择余地。病区设置原则上按专业划分,但不强求按专业收住病人,逐步向宾馆式病区过渡。经管医生按病人意愿确定,实现医生跟着病人走。病区设置总住院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主管1名。总住院医师在年资较高的主治医师中选拔产生,负责全病区诊疗业务上的协调工作,在完成个人业务工作的同时,为同病区其他医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便利。护土长全面负责病区护理
15、工作,督促医嘱执行,为其他护师的护理工作提供便利。病区主管全面负责病区的行政、后勤等管理工作,尽可能为医生、护士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为医院经营收集信息、当好参谋,但不得干预诊疗业务工作。病区主管应该把医院管理作为个人的终生职业来做,医院院长应该有病区主管经历。2.2 诊疗管理人性化(1)设立病人服务中心,负责住院咨询、病人接待等工作,为病人安排病区床位、主管医师,并对医院服务予以全程监控。病人服务中心接待病人时,应详细告知不同病区的住院环境、收费标准等情况,病区、床位、医师安排应充分尊重病人意愿。(2)根据临床路径原理,完善单病种诊疗规程。针对不同病种,根据各地、各医院实际,分别制订2种以上的诊疗方案,明确入院指征、用药方案、检查诊疗的方式方法、常规住院天数、大致住院费用等。单病种诊疗规程要体现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的要求,如几天没确诊或者效果不明显,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不同级别的手术,要求不同的医师完成等;经管医师在接待病人之时,要详细介绍不同诊疗方案的利弊,并为病人提供参考意见。诊疗方案的最后确定,要充分尊重病人意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