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迢迢卓牛星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一门学科,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对两方面的教学都要兼顾,但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的教学要求更看重对学生对语文字词的掌握与运用,偏重工具性的培养,而对语文的人文性把握很松。但语文人文素养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小学阶段还是需要重视语文人文素养的教育。诗歌不仅具有优美的意象以及动听的声韵,更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因此学习诗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词运用,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古诗的美可以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提升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格与世界观等。因此我选择了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迢
2、迢牵牛星一诗,该诗选自东汉末年文人古诗古诗十九首,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其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以这首诗歌作为小学阶段人文美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鉴赏中国诗词的古韵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还能在主人公的情感赏析中,让小学生体会语文的人文美。从学情来说,六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的学习并不陌生,且掌握了一定古诗鉴赏方法,因此古诗教学实施起来并不困难。但因为古人写诗词是随情而发、有感而言,有着浓厚的成熟情感和逻辑思维,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思考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根据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要求学生
3、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古诗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语言,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在古诗鉴赏中自然有审美创造,文化自信也就得到了落实。基于以上分析,我希望让学生从中国诗中感受人文美的魅力,且提高学生的诗歌品鉴能力,因此我计划通过品味词句、感受主人公心理情感的方法来完成这一目标。二、案例描述(一)品析语言,细节把握声韵美在迢迢牵牛星中对叠词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诗歌的一大艺术特点,这些叠词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值得我们学生去细细品味,他们甚至可以将这种写作手法用到之后自己写作中去,将使文章活泼生动、艺术增
4、色不少。诗歌的朗朗上口正是体现在诗文的对仗、押韵,词与词之间的交相辉映,这些细微点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参透只怕很难悟出来,因此需要老师作为主导,带领着学生去体会,并在期间去补充相关的知识,或者串联其他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充,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思维。因此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过程:师:大家知道什么是叠词吗?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其实也遇到过很多叠词,那么诗文中同学们能找出哪些叠词来呢?生:“迢迢”、皎皎”、“盈盈”师:对的,叠词是指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而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师:大家知道叠词的作用吗?生:读起来更有节
5、奏、更上口,而且有画面感。师:回答的不错,叠能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俳恻。师:大家觉得把“迢迢”换成“远”,把“盈盈”换成“满”可以吗?生:不可以,换完之后诗文的美感没那么足了,且不那么有韵律感了。在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中,需要让学生知道手法的原理,之后再带学生仔细品味,有时候并不能说明白好在哪里,但通过换字的比较,却能一下体会到究竟是为何成为美。在品味诗歌时,我们也可以去增加同类型的诗词进行知识拓展,比如加入秦观的鹊桥仙等,更多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学生理解其中情感。(二)结合故事,赏析诗歌里的情感美在整体感知时我就带着学生掌握了诗文的大意,又通过对细节的品读去
6、感受了文中人物的情感,但对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爱情诗还是难以正确理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结合民间流传的故事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主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我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动画故事的方式使学生重温这个故事,当重温后再回顾我们的诗文。教学过程如下: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那你们觉得两人是怎样的心情?生:他们相爱,但是不能在一起,所以是思念之情!师:大家在诗句中看到了“相思”这两个字吗?生:没有。师:那大家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相思”的?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里的“擢”和“弄”两个动词。师:找到很对,大家品品是如何表达的呢?生:织女本来织布很厉害,可是却“擢”和“
7、弄”起来,说明她心中想念牛郎,无心织布。师:分析得很对!织女之所以“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是因为太思念而不能投入织布的工作,而接着的“泣涕零如雨。”更是越发强烈的表达了思念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以通俗浅显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物情感,再由此进入诗歌教学,让深奥的诗歌主旨变得浅显易懂,对于诗歌品鉴,这无疑是很好的方法。三、案例分析讨论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来说,诗歌的学习很能锻炼学生,因为诗歌不仅涉及语言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朗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探索古诗情感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想法更加灵活。古诗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瑰宝,学生在学会品鉴古诗的同时更能欣赏中国文学的美
8、,而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巩固了文字运用、体会到了语文的人文美。诗歌的美在声韵、意境、情感,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在品读时要能品味古诗的古韵美就需要慢慢来,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厚此薄彼,抓朗读的同时也要好好品味词句的美,而诗歌情感的探索,作为教师切不能先存个心,说学生的经验不够,所以老师不用在这上面费精力,结果在这个环节掉以轻心去处理掉了。诗歌的品鉴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老师作为带领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计划、抓好要求。认真去进行经验总结,去发现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发现科学的方法进行授课,一步一步、一环一环走踏实才是我们教师应有的心态。四、总结提炼(-)语文人文素养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改中所
9、强调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是初中人文素养教育时应该贯彻的。“人文素养”便是以“人”为中心,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应该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感悟诗歌的主旨。所以在教学案例中,不论哪个环节我更多的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收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我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做为引路人,我则通过不断总结好的教育方法,加大课文人文性内容,来帮助他们通过学习修养良好的内在精神。(二)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的教学,我们老师总是将精力放在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对人文素养常常是忽视的态度。但是语文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特色,更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在语文教育里是重要的,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时提升人文素养也不可放松。当然小学阶段,学生还是得把基础夯实,这样理解能力也能轻松提升。学生具备好的基础,理解文本大意、内涵才能得心应手,因而语文的人文性自然就提升上去。比如写作过程便是对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调动,每个部分都落实良好,学生自然在人文性上不会欠缺。(三)根据学生学情,结合其他内容教学小学生可能理解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懂得深入浅出,善于结合其他通俗知识来辅助学生学习,比如通俗知识的运用、生活常识的联系、地域特色利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