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13个药方.docx
《黄帝内经的13个药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的13个药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帝内经的13个药方内经中的治疗措施,多以针刺为主,而略于方药。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但其中的小金丹,载于素问遗篇刺法论,显系后世之方。这十三方方药虽少,但它是我国运用方剂治疗疾病的早期记载,在我国方药史上,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其中某些方药,仍为现今临床所运用。现将十三方附录于后。1、汤液醪醴素问汤液醪醴论说:“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日: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日: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古代用五谷熬煮成的清液,作为五脏的滋养剂,即
2、为汤液;用五谷熬煮,再经发酵酿造,作为五脏病的治疗剂,即为醪醴。虽然五谷均为汤液、醪醴的原料,但经文又指出,“必以稻米因其生长在高下得宜的平地,上受天阳,下受水阴,而能得“天地之和”,故效用纯正完备;春种深秋收割,尽得秋金刚劲之气,故其薪“至坚”,所以必以稻米作为最佳的原料,稻薪作为最好的燃料。古代的这种汤液醪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例如现代所用的汤剂、酒剂,以及方药中使用的粳米、秫米、蕙米、赤小豆等,都是直接从内经的汤液醪醴发展而来的。2、生铁洛饮素问病能论说:“帝日:有病怒狂者,治之奈何?岐伯日: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洛,与“落”通用,生铁落即炉冶间锤落
3、之铁屑;气疾,丹波元简云:“凡狂易癫眩,惊悸痫瘦,心神不定之证,宜概称气疾焉”。生铁落,其气重而寒,能坠热开结,平木火之邪,又能重镇心神,所以它能治怒狂。生铁落治怒狂有良效,现临床亦常用。由于怒狂多由恼怒伤肝,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而成。因此,近世治疗多佐以化痰开窍之品。3左角发酒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日尸厥髯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手足少阴、太阴和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上于额角。若邪气侵犯,五络闭塞不通,因而突然神志昏迷,不省人事,
4、状如尸厥,但全身血脉皆在搏动。可剃其左角之发,约一方寸,烧制为末,以美酒一杯同服,如口噤不能饮,则灌之。李时珍说:“发为血之余”,故发亦名血余。性味苦涩微温,能治血病,为止血消瘀之良药。功能消瘀利窍,治血瘀阻塞,通利小便。酒性温热,功能温经散寒,活血通血脉,通达表里。所以本方具有通行经络,消瘀利窍,和畅气血等作用。五络通,气血行,阴阳调,则神志清。因血余功能止血消瘀,现常用作止血药,治疗吐血,蚓血、血淋、崩漏等证。4泽泻饮素问病能论说:“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酒风,即素问风论所说的
5、漏风病。主要症状是全身发热,身体倦怠无力,大汗如浴,恶风,少气。这是因为患者素常嗜酒生湿伤脾,湿郁生热所致。湿热伤筋,以致筋脉弛纵,身体懈堕倦怠无力;湿热郁蒸,则汗出如浴,汗多则卫气虚而恶风;热甚火壮,“壮大食气”,故气衰而少气。治疗用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三药混合研末每次三指撮,饭前空腹服,温开水送下。泽泻淡渗,能利水道,清湿热。白术苦温,能燥湿止汗。麋衔又名薇衔、鹿衔,为治风湿病药。本方对湿热内蕴,汗出恶风,筋缓身重体倦,有一定的疗效。本方在服法方面,提出了“为后饭”,这是我国对服药时间的最早记载。5鸡矢醴素问腹中论说:“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
6、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矢,同屎。本草纲目说:“(鸡)屎白,气味微寒,无毒。”鼓胀生于湿热,亦有因积滞而形成的。鸡屎能下气消积,通利大小便,故治鼓胀有特效。但若属于虚证之鼓胀病,则不宜使用本方,正如张介宾说:“鸡矢攻伐实邪之剂也,凡鼓胀由于停积及湿热有余者,皆宜用之。若脾胃虚寒发胀及中气虚满等证,最所忌也,误服则死。”鸡矢醴的制作及服用法,本草纲目引何大英云:“用腊月干鸡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醋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钱亦可”。此方民间现仍常用以治小儿消化不良之腹胀有佳效。用法,将鸡矢白晒干,焙黄,研末或作丸剂,温开水送服。又法将鸡矢白晒干,
7、焙黄一两,米酒三碗,煎数沸,去滓,过滤,澄清,空腹服,一日二次。6乌鲫骨;!茹丸素问腹中论说:“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伤肝,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日:以四乌蒯骨,一藁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血枯,即精血枯竭,月经闭止不来的病证。其成因,可由少年时有所大脱血,如吐、蚓、崩、漏,失血过多,或因醉后行房,阴精尽泄,精血两伤,气亦耗散。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肺主气。血亡精竭气耗
8、,则肝、肾、肺三脏俱伤,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逆于上,则见胸胁胀满,甚则妨碍饮食,常闻到腥臊气味及鼻流清涕等症状,由于血不归经则唾血,气不荣于身则四肢清冷,气血两虚则头目眩晕,气血逆乱则时常大小便出血。治疗可用乌鲫骨四分,茹一分,二药研末混合,以麻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次饭前服五丸,鲍鱼汤送下,取其通利肠中和补益肝脏。乌鲫骨,即乌贼骨,又名海蝶峭。气味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血枯经闭。茹,即茜草。气味甘寒,能止血治崩,又能和血通经。麻雀卵,气味甘温,能补益精血,主男子阳萎不举及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鲍鱼,气味辛温,能通血脉益阴气,煮汁服之能同诸药通女子血闭。故本方具有补养精、气、血,强壮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13 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