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世纪教会史.docx
《第三章中世纪教会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世纪教会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章中世纪教会史第一节教会与国家对于何时为中世的开端这一问题,历学家们观点众多,但中世大体开始于罗马主教格列高利(GregOrytheGreek)登上教皇宝座之时(A.D.590)。罗马主教是否继承彼得的使徒职权的问题成为争论焦点以后,到格列高利时期完全立足了脚。虽然说明格列高利自身有广阔的理想和不屈的实践能力、教会行政能力,但是是由普世教会运动的对话力量而形成的。如此,罗马教皇的势力在教会内部得以巩固,不仅比君士坦丁堡教区主教、安提阿教区主教、耶路撒冷教区主教、亚历山大教区主教更有教会权利,而且渐渐出现了在世俗国家内部行使权利的现象。在A.D.800年法兰克王国的查尔斯大帝的帝王冠式使教会
2、与国家的微妙关系,即教会利用国家、国家利用教会的关系,教皇与世俗王的利害关系渐渐显露出来。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应查尔斯大帝的请求,给他加冕。查尔斯大帝每天阅读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并抱有在欧洲社会实现基于基督教信仰的千年王国一一“基督教王国”(Christendom)的理想。依据圣奥古斯丁的历史观,他认为千禧年王国不是在历史的终点实现的国度,而是在历史当中巡礼的教会,教会是神国度的现在面貌(representative).查尔斯大帝因误解无千禧年说,梦想用政治的力量来将中世基督化,从而支配世界。教会和国家的对立关系最为尖锐化的事件发生于A.D.1077年的卡诺莎(Canossa)城。德国皇帝亨利四
3、世就德国神职授任权与格列高利七世(也叫希尔德布兰,Hi1dbrand)发生争执,结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废除亨利四世教籍。亨利四世登上阿尔卑斯山,在坚固的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冒着严寒赤脚下跪,告解圣事三天。这种戏剧性的忏悔行为不仅使丢失的教籍重新得到了恢复,而且得到了罗马天主教主教们政治上的帮助,获得了政治力量,最终将格列高利推下教皇的位置,亨利四世转败为胜。A.D.1198年英诺森三世(InnoCentnD任教后中世教皇的势力达到了顶点。他把自己的职责看成是半神式(Semi-divine)的存在,即他说自己是位于神与人之间的存在,在神之下、人之上。他还认为自己是基督的代理者(VicarofChr
4、ist),或者甚至确信自己是祭司长,是王的麦基洗德。他声称“如果王不衷心事奉基督的代理者,就不能正确地统治国家”,而且认为如果说王拥有世俗的权利,那么祭司在灵魂上拥有权利,正如灵魂比肉身更贵,祭司职也比王职更宝贵。还说“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这种教皇的势力不仅在世俗国家得以实行,而且在教会的灵性治理上表现出其强权得以实行,即所谓的宗教裁判(Inquisition)e这从A.D.1229年图卢兹会议(SynodofTou1ouse),将当时的灵性运动的追随者卡特里派(Cathari)和韦尔多派(Wa1deneS)的平信徒读圣经事件加以定罪开始的,因为当时中世的拉丁语翻译圣经波尔基特(VUIg
5、ate)只有神职人员才能读。A.D1232年,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iI)表露强烈地出处理异端的意向时,怕其政治野心的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任命了一批调查员。他们是由教职人员和平信徒组成,并起裁判陪审员的作用。他们在各各地方走动,调查有嫌疑的人们,这些人由教区祭司们召集的。他们曾以宗教的名义将伽利略等科学家们的地动说定为异端,将宗教改革的先驱者约翰胡斯(JohnHuss)约翰威克利夫(JohnWyc1iffe)等人定罪,并将加以处刑。罗马教廷使中世成为黑暗历史的最致命事件,就是十字军远征(Crusade)o教皇高高凌驾于世俗历史和国家之上,犯下了在世界历史中错误地引导历史方向的罪恶。不管
6、将战争怎么美化得多么美丽,甚至称其为圣战(Ho1yWar),但在神和历史面前都是无法正当化的。响应教皇乌尔班二世(U1banII)的号召,参加讨回被塞尔柱人(SeIjukTurk)占领的耶路撒冷(1071年)自愿军达数万名。因塞尔柱人是伊斯兰教徒,所以他们认为这次战争是从异教徒手中重新讨回自己圣地(ho1yspace)的圣战(Ho1yWar)。这十字军远征经历二百多年(A.D.1074-1291)连续七次。第一次是应拜占庭王国的国王亚历克修斯一世(AIeXiUSI)的防卫塞尔柱人呼吁救援开始的。很多王参加了这次远征,一时在耶路撒冷的数千名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惨遭血腥屠杀。占领后于IIOO年建立
7、了拉丁王国(1atinKingdom),但1187年又被塞尔柱人收复。第四次十字军远征,甚至利用了威尼斯商人的船。因无力支付船费为理由,应威尼斯商人的攻击要求抢劫了君士坦丁堡。1212年还组织了少年十字军。法国的牧童斯蒂芬(StePhen)和德国科隆的少年尼古拉(Nicho1as)召集了数千名少年。可惜这些少年十字军流落于意大利,甚至往圣地去的途中被拐卖为奴隶。从此,开始出现了赎罪卷(indu1gence)。教皇乌尔班二世在1095年的克雷芒(C1ermOnt)宗教会议上讲道的时候,许诺说给参加十字军远征的人授予完全赎罪卷,还应许奖赏不腐败的冠冕。这样,赎罪卷不仅被政治所利用,而且为偿还圣彼得
8、教堂的建筑工程和弗择银行(RuggersBank)的债而进行的买卖赎罪卷的行为,从此击发了宗教改革的火焰。正如雅各布尔哈特QaeObBUrkhardt)所指出的历史的三要素是政治、文化、宗教的话,那么宗教凌驾于世俗文化和政治上,导致了中世纪的黑暗。相反象希特勒时代,宗教隶属于政治,被政府所利用也是不可以的。就中世时代,按路德的两王国说那样,政治与宗教应该分离。教皇的领域与国王的领域应该分离。但是两者之间不能毫不关心,或相互对立。正如理查德利伯(RiChardNiebUhr)指出的,教会应该具有对国家和政治的预言家能力和变革者(transformer)的能力。(讨论题目)思想下正确的国家和教会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中世纪 教会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