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单元 B卷·提能力AB卷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4单元 B卷·提能力AB卷原卷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O1单元(B卷提升能力)(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7小题,共23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灼热(zhu6)附相(h6)废墟炮根问底B.滚烫津破(chu)帐篷见异思迁C.凌乱(Mn)佩服突三(WU)陛堂大笑(hng)D.硬郎殉职(XUn)纯粹参差不齐2 .(2023宜宾中考)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1921年,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族渴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_;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_;2023年,即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古老中国历经沧桑巨变,开启民族复兴。A.应
2、运而生华诞出生B.应运而生生日诞辰C.呱呱落地生日出生D.呱呱落地华诞诞辰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D.随着人8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4 .下列运用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B.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
3、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5 .选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B.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C.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
4、名句。D.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6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3分)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工扇,执在旁边。语段选自小说西游记,其中“行者”是,女童拿一柄A扇。行者第一次借到扇子的方法是o7 .课外阅读。(5分)(1)端午,又称端阳、端五。相传为纪念屈原才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5、端午节有、等习俗。(2)“梅兰竹菊”常常是文人歌咏的对象,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此花开尽更无花”,李白说“孤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二、古诗文阅读(本部分共两篇,共22分)(一)诗歌鉴赏(6分)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8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2分)9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2分)10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二)文言文阅读(16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6、,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宇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1 .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
7、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博学而写志笃:(2)年与时驷驰:(3)不逾根矩:(4)静以修身以: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4 .【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15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三、现代文阅读(本部分共两篇,共25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2分)
8、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米立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问来的目的。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
9、自己不以为意。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
10、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
11、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Ia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碰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
12、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颂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直在父亲身边,站成棵树,开满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16.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2分)时间情节待在家里的那几天“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1)几天后(2)17 .怎么理解“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而父亲却“一脸快乐的表
13、情”?(3分)18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分)(1)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孥过厚厚的门板,叶市着我的耳膜。(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2)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19 .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二)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3分)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
14、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己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
15、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