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十四五沿海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十四五沿海发展规划.docx(6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盐城市十四五沿海发展规划目录前言5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6第一节发展基础6第二节机遇挑战9第二章总体要求12第一节指导思想12第二节发展原则12第三节战略定位13第四节发展目标15第五节发展格局17第三章打造绿色产业集聚高地19第一节做大做强临港制造业19第二节创新发展绿色能源产业21第三节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23第四节加快发展涉海现代服务业25第五节提升发展海洋渔业和现代农业27第六节强化涉海科技创新能力29第七节做强沿海产业园区载体30第四章打造绿色共享城镇体系32第一节优化沿海城镇发展布局32第二节提升中心城区能级33第三节推动沿海县城港城联动发展34第四节建设滨海特色镇村36第五章打
2、造绿色沿海生态屏障39第一节叫响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品牌39第二节深入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41第三节力口强陆海污染协同治理42第四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45第六章完善绿色互通基础设施体系47第一节强化港口服务功能47第二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50第三节加快沿海新型基础设施布局51第四节提升现代水利支撑能力52第七章构建沿海双向开放新优势54第一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交汇点54第二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6第三节加快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58第四节高标准建设黄海新区59第五节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61第八章营造品质民生新沿海62第一节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62第二节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64第三节保
3、护传承弘扬海洋文化65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67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67第二节加强财税金融支持68第三节加强资源要素保障69第四节争取先行先试70第五节加强考核监督70十三五时期,盐城市坚定走好两海两绿路径,着力以开放元素激活沿海动能,以陆促海、以海带陆,为如期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盐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系统谋划沿海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扩大东西双向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依据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沿海地区
4、发展规划(2023-2025年),编制盐城市十四五沿海发展规划。本规划对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推进盐城沿海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阐明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指导盐城沿海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推动沿海开发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坚定走好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沿海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沿海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经济规模和发展
5、质量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提前实现较2010年翻一番目标,202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53.4亿元,其中海洋生产总值达1153.5亿元,占比为19.4%。202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17亿元,同比增长7.7%。亭湖、大丰、东台、响水、滨海、射阳等临海六县(市、区)加速崛起,2023年合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3.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61.2%;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4445.2亿元,占全市比重达68.7%,大丰、东台、响水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均突破千亿,已成为全市活力最强、增长最快的重要经济板块。涉海产业体系加快建立。钢铁、造纸等临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能源等战略
6、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德龙镇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2023年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550万千瓦、规模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全国首条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生产线顺利建成。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服务等涉海服务业加快发展,省级示范物流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三,旅游年度总收入突破30()亿元,大丰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滩涂农业和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沿海百万亩现代渔业带规模效应显现,渔业总产值全省第一。沿海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建设加快推进,盐城港一港四区格局基本形成,滨海港区20万吨级、射阳港区和响水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稳步推进,大丰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
7、程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达到24个。2023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95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6.4万标箱,分别是2015年的1I倍、1.5倍。202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高速铁路从零里程到全覆盖,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铁路、盐通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铁路总里程达424公里。三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和沿海主港区通高速目标。实施盐城历史上最大的跨区域引水工程、最大的饮用水提档升级和安全保障工程,受益群众达到500万人。滨海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沿海城镇、新兴港城、特色镇村等滨海特色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中心城区能级加速提升,盐丰一体化加快推进,滨海港工业园区成为全市沿
8、海开发重要战略平台。响水、滨海、射阳、大丰等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推进临港产业和临海港城建设,加快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东台弓京港镇、大丰三龙镇、射阳黄沙港镇、响水陈家港镇等沿海中心镇功能不断增强。亭湖新洋港社区、东台巴斗村、大丰斗龙港村等特色渔村加快建成。双向开放空间不断拓展。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中韩(盐城)产业园、中国(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成功获批。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加快建设,全力打造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建设加快推进,以滨海港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全面启动,盐城港一港四区均获批国
9、家一类开放口岸。海洋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持续强化境内流域性河流入海口污染防治力度,扎实推进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V类。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全省第一。黄海湿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14处、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获批建设以探索滨海湿地、滩涂等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新模式,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要任务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十三五时期全市沿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然存在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发展潜力和动能有待进一
10、步释放。一是沿海综合实力不强,临海六县(市、区)国土面积占全市比重76.9%,而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61.2%,地均、人均产值不高。二是产业基础不强,重大临港项目引进落地相对滞后,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偏弱,海洋生产总值不足南通市的60%o三是港产城融合深度不够,中心城区能级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港城建设水平不高,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港城和县城、临港和内陆统筹力度仍需加强。四是港口运营服务能力还需提升,进港航道、沿海码头不能适应未来承接重大产业的要求,集疏运体系不畅,一港四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有待形成。五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规模偏小,开放平台载体能级不够,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地区生产
11、总值比重仅为13%,低于沿海三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六是生态保护系统思维有待加强,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水平有待提升,滨海生态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第二节机遇挑战未来一段时期,盐城市沿海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盐城沿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江苏省系统构建江海河湖联动发展格局,均有利于盐城更好发挥区域小循环和东亚循环重要节点功能,为盐城强化沿海开放、增强港口能级、参与全球分工、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海外市场存在较大不
12、确定性,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难以为继,对盐城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多重国家区域战略纵深推进为盐城沿海发展拓展了新空间。随着长三角T本化、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个重大区域战略在盐城叠加实施,江苏生产力布局重心由沿江向沿海转移,将有效提升盐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有利于盐城推动南北融通、河海联动、陆海呼应,加快集聚重大产业项目,在更大范围配置优质资源。与此同时,区域资源、人才、港口等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城市虹吸效应愈发明显,给盐城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大压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盐城沿海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并将作为国际规则影响各国经济活动和跨国投
13、资贸易。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低碳发展明确了长远目标。盐城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本底优越,海上风电、光伏、食品深加工等绿色产业基础较好,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低碳发展具有较好先天优势,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盐城保护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更好平衡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总体来看,凭借拥有长三角最优越的自然生态、最具规模的绿色产业、最富潜力的增长空间,盐城沿海十四五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
14、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擒S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践行净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集聚高地、绿色共享城镇体系、绿色沿海生态屏障、绿色互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沿海双向开放新优势,努力营造品质民生新沿海,争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应有贡献,为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第二节发展原则陆海统筹,系统谋划。立足盐城整体是一个沿海市,全市域全方位系统谋划沿海发展,
15、统筹规划编制、资源配置、设施建设,推进临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优势互补,深度推进陆海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陆海统筹。创新驱动,产业兴海。强化科技创新对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和临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互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人海和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推动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活方式绿色革命,扎实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统筹陆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开放引领,深度合作。全面参与去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亚合作等国家开放大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战略布局,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沿海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品质民生,幸福沿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沿海港城能级提升和临海重点城镇功能完善,展现盐城特色渔村风貌,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第三节战略定位盐城沿海要强化机遇意识,发挥比较优势,抢先机争主动,进一步激发发展潜能和动力活力,加快要素资源集聚和创新转化,在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