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凝固及其纤维溶解教学设计.docx
《生理学血液凝固及其纤维溶解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血液凝固及其纤维溶解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理学基础教案年级科目生理学任课教师授课节数课题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授课类型复习教学内容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教学目标1、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途径。2、掌握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意义。教学重点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途径。教学难点纤维蛋白溶解教学方法1.讲练结合法.3.多媒体课件助学2 .小组合作探究.学过程设计备注师生活动一、引出课题,回顾复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性、师生互动,探究考点(一)血液凝固1、概念:血液由液体流动状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血块的过程2、实质: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清:血液艇固后血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2、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已被消耗的凝血因子3、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xn因子启动内源性途径,in因子启动外源性途径凝血酶原激活,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4、生理意义:内源性途径:XII因子启动,保护内皮损伤的血管免遭继续破坏外源性途径:山因子心动,使血液快速凝固来止血5、临床应用:促凝;适当加热,利用粗糙面,注射维生素K (促进肝合成凝血因子)抑凝:低温冷藏,利用光滑容器,使用抗凝剂(二)纤维蛋白溶解:1、概念;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被分解液化的过程。2、基本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物;包括XII a、血管激活物和组织激活物等纤溶酶原澈活变成纤溶酶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分解液化成降解产物(
3、FDP)3、生理意义;限制血凝发展,防止血栓形成;溶解血凝块,促进血流畅通4、临床应用;促纤溶:使用纤溶酶原激活物加速血栓溶解,防止缺血组织坏死5、重要抗凝剂:抗凝血酶HI:肝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结合并封闭H、IX和X等因子活性中心来抗凝肝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结合抗凝血酶山并大大加强其活性,用于体内体外抗凝柠檬酸钠:去除血浆中游离Ca2+而抗凝,仅用于体外抗凝(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是两个既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理过程。二者的对比与联系见下表: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山(外源性激活) XII (内源性激活)激肽释放酶血管激活物1 /凝血酶原激活物11纤溶酶原激活物11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血液 凝固 及其 纤维 溶解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