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阴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3年.docx(9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淮阴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3年)2023年12月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一、振兴基础2二、机遇挑战6第二章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第三章优化乡村振兴空间,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14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14二、优化乡村发展布局16三、分类指导村庄建设23第四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产业振兴26一、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6二、巩固农业产能基础31三、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33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8第五章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41一、统筹乡村生态保护与利用41二、实现农业绿色发展43三、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46第六章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
2、设,弘扬现代文明新乡风.49一、深入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创建49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51三、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53第七章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56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56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58三、推进乡村法治建设59四、重塑乡村德治秩序61第八章保障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63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3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66三、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69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71第九章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74一、深化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74二、构建多元化投资与发展体系76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78四、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80五、加强
3、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82第十章保障措施85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85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87三、创新规划实施机制88t1刖S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驳寺系统思维,做好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工作,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落实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行动(2018-2023)的实施意见,并充分衔接既有规划,编制淮阳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3年)。本规划按照产
4、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规划是指导全区未来阶段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全区各部门、镇(街道)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振兴基础淮阴区位于淮安市北部,东与涟水县相依,南濒洪泽湖,西与宿迁市泗阳县相邻,北隔六塘河与宿迁市沐阳县相望,下辖9个镇、4个街道,单设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淮阴工业新区,总人口91.72万人。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区,农业资源特色明显,全区拥有耕地
5、面积114万亩,主要种植模式为稻麦两熟。淮阳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W,已经成为淮安市的发展高地,呈现实力强、城乡美、群众富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振兴基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优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优质稻麦推广种植37.7万亩,新增食味稻米面积3.99万亩、设施农业11万亩,全年食用菌产量突破1.5万吨,蔬菜年产量达130万吨。水产特种养殖面积达2.5万亩,稻虾藕虾综合种养达1.5万亩。克服非洲猪瘟不利影响,加大增养补栏力度。荣获省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县称号。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顺利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中期评估,农业综合机械
6、化水平达到85.5%,马头、刘老庄等6个镇创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达到55个。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农田灌2溉水利用系数0.608。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28万亩,占比达70%o三次产业融合初显规模。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互联网+品牌农业”模式。农科园、台创园分别被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优秀园区,丁集镇获批“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获批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稳步推进绿色食品认证、绿色原料基地续展和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创建,全区
7、种植业绿色农产品比重达68.6%。大力培育农业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全区拥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个,环洪泽湖生态农业获批省级乡村振兴星创天地。品牌创建初显成效。拥有“淮味千年”公用品牌,“白玫”牌绵白糖、刘老庄牌草鸡蛋等多个农产品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二)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出台淮阴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支持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耕作服务社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按照农村改革“确权、赋能、搞活”三步走的总体思路,以“资资产、资金变
8、股金、农民变股民”为抓手,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区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回头看”全部完成。印发淮阴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完成涉农村(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应进必进工农业政策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理赔力度,鼓励开发产量保险、指数保险等新险种以及符合淮阴产业特点的政策性保险。引入第三方督查审计,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具体业务加强监督检查。(三)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实施“四好农路”建设工程,
9、全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实现100%,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建成多个城乡融合的物流业场。建立进村入户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和责任体系。城乡电力保障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饮水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工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出台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实施意见,扎实抓好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综合实施黑臭水体整治、乡村空间治理、垃圾收集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拆除破败房屋、打造“篱笆菜园”,规范村庄空间格局,实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马头、徐溜等1()镇(街道)创成“市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渔沟镇创成国家
10、级卫生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围绕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奋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80个。生4态建设持续推进。坚持治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O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区镇村三级河长常态化巡河治河。加强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监管。田园、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自然湿姗口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有量达到1.02万公顷(含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四)乡村文化特色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11、乡镇(街道)已全部配备综合文化站。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公益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进军营,“文艺进社区”、“文艺进乡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辖区内民间艺术团队,全面开展本土化、公益性文化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春节、国庆黄河广场百姓文化周,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静态展,举办大运河水上戏曲非遗项目展演等非遗主题演出活动和省级非遗项目“淮海琴书”传承人讲习班等。(五)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区镇村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区镇村三级线下线上政务服务实现有机融合。乡风文
12、明建设初显成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组建移风易俗“观察团”,开展B爵见陋习专工罐治。5“头雁”作用充分发挥。推行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十个一”工程,深入实施“四领四强”士地耕作服务社、“党建+”乡村振兴专项扶持计划。推进全区村书记“专职化”。全省率先创办村书记乡村振兴发展论坛,推行村级“振兴专干”招聘,选育市级“振兴头雁村民自治模式逐步推广。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力+2+2邛日光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财务阳光监管全覆盖。(六)农村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荣获2014
13、-2017年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0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全市首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3%o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推进保障性安置房建设,强化民生保障提标扩面,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7.5%以上。城乡低保实现一体化,健全社会救助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9.8元。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扎实开展精准扶贫、阳光扶贫,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脱贫,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出列,省定重点帮扶县(区)达到“摘帽”标准。二、机遇挑战2018-2023年是实施乡
14、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推动淮阴区农业农村高质6量发展,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必须顺应新趋势新特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发展机遇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正逐步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省提出“为全国发展探路”、“强富美高”、”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江苏省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对淮阴区乡村振兴展开谋划和实践、做好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提供了政策机遇。与此同时,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
15、带等“-区两带”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交汇叠加,以及随着徐盐高铁、连镇高铁等多条轨道交通的修建,淮阴区作为拥有2300余年历史的千年古县、传统农业县区和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与长三角其他经济区的一体化速度将大大加快,资金、人员、信息、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区域发展战略将为淮阴区的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抓住此时机,可以有效扩大高效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规模,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打造服务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基地;可以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凸显历史文化品牌,发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体验等乡村文旅产业,打造服务长三角的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淮阴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创新、协调、绿色、7共享、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全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迎来大变革、大转型。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将进入稳步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农业休闲观光、个性化休闲体验、康体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持续攀升,这对于高质量绿色农业发展和深厚文化底蕴为主要特色的淮